在大多数人看来,车库似乎永远幽居在阴暗的地下,与阳光隔绝。但绿城认为,被隐藏在建筑底层的地下空间,也需要倾注情感、用心用情。于是,绿城将地面上的营造标准应用到地面下,致力于营造一个有温度的泊车空间。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绿城地下车库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城项目实景

入口细节

品质归家从“头”开始

车库入口采用建筑感设计,从门头至入口墙面,沿用建筑外立面材料装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面也采用铺装设计,与室外景观完美融合,保持整体建筑的和谐、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缓解户外进入地下空间的炫目效应,除了在入口墙面配置氛围照明,车库坡道入口通常设玻璃顶作灰空间过渡,缓冲光环境变化,营造温馨的回家气氛。同时,也起到降噪隔声效果,保持园区的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城地下车库设计导则方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车分流

泊车也是一种享受

在“人车分流”的理解上,绿城园区不仅是汽车与行人的分行,如何减少非机动车行车的影响,也是规划初期就务必考量的重要环节。在交通流线设计上,非机动车流线优先设计在园区外环,并将其车库出入口贴临围墙设置,实现真正的人车分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城项目车道交通流线设计图

为了给业主、客户提供更好的停车体验,与“一刀切”式的车位划分不同,绿城按照车型及客户诉求,将园区停车空间细分为微型车位、标准型车位、访客车位、充电车位、无障碍车位,“量身定制”,避免停车空间的过度浪费,让每辆车都拥有“合体”的专属车位,也让每位车主都感受“走心”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城项目标准车位实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城项目无障碍车位实景


因车施道

美好体验不滑坡

机动车道采用无震动防滑设计,避免传统减速带下坡震动的不适感,并根据实地情况减缓坡度、弯度;若是双向出入口,则车道净宽应≥7米,确保双向交汇车辆的行车空间,减少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机动车道,则首选踏步式坡道,并做防滑拉槽处理;两侧设台阶,适当加大中间坡道宽度,便于车辆上下交叉推行。且考虑到电动车较重,项目条件容许的前提下均设计直跑坡道,或减少转弯数量,优先考虑90°转弯,尽量避免180°转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城项目非机动车道坡道设计图

引光入室

拥抱清新自然

采光井或地下室庭院,可有效提升地下车库的采光度与通透性,实现地下地上空间的对话与渗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城地下车库设计导则天井方案图

天井与景观绿化完美融合,较多采用适宜地下室内生长且具观赏性的乔灌木植栽,其中乔木要求地上地下均能观赏,灌木则在车辆入库即可见绿。并根据天井的位置,就植物高度、树冠顶与地面的距离等作相应的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指引

开启流畅的归家旅程

绿城对地下车库的交通标识有着非常严苛的标准,并划分为车行指向标识、柱面分区标识、定点指示牌、停车位车牌指示、综合类标识等五大标识系统,尽可能设计美观、指引科学,确保业主家人归家动线流畅,观测角度适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库柱身设置醒目的安全防撞条;库内设置人行斑马线;十字、T字路口,转角处等视线盲点处,则统一设置反光镜;仿若一个地下复刻版“城市交通标识”,时刻提醒、保障业主行车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户大堂

静候归家的暖心礼序

地下入户空间如同单元入户大堂,是欢迎业主归家的暖心礼序。因此,若空间条件满足,绿城园区的地库均设置精装地下入户大堂,并作门厅前场精装处理,配备门禁系统,安全、精致且庄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根据项目主力客群定位、产品特性,融入部分软性服务功能,例如休息区、阅读间等,弱化地下空间的压抑、沉闷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户内,户外,亦或是地下空间,绿城始终以人为本,注重家人的生活体验。绿城希望能够打造有温度的空间,营造幸福的场景,让业主更有归属感,发掘其内心深处的向往与诉求,并真正融入绿城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