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大学,得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但是,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小学,则完全取决于父母;孩子能上什么样的中学,则必须要有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从现有的小学招生政策来看,“免试就近入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变的铁律。关于这一点,家长们的意见分化严重:一方面,幼儿园没有教拼音的孩子,如果没有补习的话,孩子很难适应;另一方面,幼小衔接问题处理不当,似乎难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这些对于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小学,却没有一丁点的影响。因为“免试就近入学”是“以户籍为依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生政策即依据

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以户籍为依据”招生政策,“房子”就成了一个避不开的话题!所有这方面的问题,教育部的所有政策,都把这个权力下放到了县一级的教育部门,也就是各县/区教育局。因此,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文件,都只是一个纲领,区教育局的招生政策,就成了各小学招生的唯一依据。

区县教育局的招生政策,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人户一致”,“统筹”和“积分入学“。相信全国各地的招生政策都大同小异,没有太多的出入,只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各有侧重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解政策后,自有答案!

“人户一致“

简单地说,“人户一致“就是户籍地址是落在自己的房产上,说到底就是有当地户籍的父母有没有当地的房子的问题了。因为如果父母在当地有多处房产的情况下,想让孩子就读哪所小学,把户籍迁到那里迁到那处房产上即可解决问题。除非所属小学非常热门,生源数量大于学校的学位,才会涉及到迁户时间和实际居住情况调查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即使学校再好,考虑到现在学位房高高在上的房价,小学一年级家长的经济实力有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最大的风险在于教育局对重点学校招生范围的调整。至于为什么会调整,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相信每个家长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这里就不详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租售同权,路漫漫……

“统筹”

除了上面的“人户一致“外,本地户籍的学生就才能接受教育局的“统筹”了。通常就是两种情况:一是户籍在学校所在区县,但没房子或是其它种种原因;二是户籍不在学校所在区县,但在本市内其它区县,即使有房也必须接受“统筹”。前一种情况自不必说,后一种情况多数是因为在户籍房产所对应的学校上学的话,会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才不得已的选择,或者是那里的学位不理想所致。不管怎么说,这时区县教育局的权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统筹”都发麻?

“积分入学”

这种情况的共同点就在于户籍不在所属城市范围内。有房没房都一个样了,差别就在于“房子”的积分权重了。理论上说,这种情况下,只有满足“人户一致”和“统筹”后,所属小学还有剩余的情况下,孩子才有机会入读。但实际上,这一部分家长就像是“八仙过海“,其”神通“之处,你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民工程还是五味杂陈?

关于教育政策的个人浅见

在大数据时代,根据各个小学的招生数量,一个小区的适龄儿童数量,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开始,有多少个生源属于“人户一致“,这个很容易就能够匹配。在此基础上,还剩多少个学位,够不够所有”统筹“生源入学,也并非难事。最后按照”积分入学“的生源情况,合理安排合个小学的学位,能有多复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或许仅仅只是我个人的一种臆测,看看无妨!首先,从招生政策来看,将“人户一致“的细则划分得非常小,细小到或许没有哪一所小学有用到的可能;其次,将所有区县内所有小学的”统筹“生源,全部汇总到一个“大池子”里,在整个区县范围内进行“统筹”。关于这一点,相信各位家长都心知肚明是怎么一回事,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区县内的那么多小学,水平可不太一样,而“统筹”的结果更多的可能就是自己不太愿意看到的。稍好的那些小学的学位,是怎么被“统筹”了呢?与肯定有个学位的“统筹”家长心态不一样的是,最后“积分入学”家长们要解决孩子的学位问题,为什么不一次性解决一个相对更好的学位呢?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好听点就是“一拍即合“!

作为过来人,希望以上观点能给各位家长朋友们一点启发,尽可能地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