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电影迷,如果你对每年的戛纳电影节有所了解的话,那么你一定对“是枝裕和”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2018年,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执导的影片——《小偷家族》荣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人们笑说他终于结束了“陪跑生涯”,可以如愿以偿了。是的,他的作品曾七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但每次都与金棕榈奖擦肩而过,2018年他终于成为了第4位获此奖项的日本导演。其实在我心里,是枝裕和一直都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优秀的导演,“能不能获奖”在我看来就是时间的问题。更何况,能够七次入围戛纳这事,本身就足以证明他作为一名导演的出色才华。

第一次接触是枝裕和的电影是他2015年的作品《海街日记》,后来又看了《步履不停》、《如父如子》等影片,真正成为他的影迷是缘于2004年的《无人知晓》,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部影片~

(电影海报)

这部电影改编自发生在东京的真实事件——1988年引起日本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西巢鸭弃婴事件”。电影在片头处就向观众说明了此点,大部分的故事情节与真实案件一致,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上,导演是枝裕和使用了他自己的叙事风格,让影片别具一格。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福岛惠子的女人有一天带着12岁的儿子福岛月搬进了新的公寓,入住第一天拜访房东一家时,惠子称她只有一个在读“小六”的独子,孩子的父亲在国外工作不常回家。但其实她是一个带着4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这四个孩子也并非亲兄弟姐妹,都是惠子和不同男人发生关系后生下的孩子。最小的孩子叫小雪,三岁;小儿子小茂是几个孩子里最顽皮活泼的,五岁;大女儿京子是惠子和一个音乐制作人生下的,很喜欢钢琴,11岁;惠子不在家时,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就全都交给了12岁的大儿子。由于没有办理户口以及经济的拮据,除了大儿子外,其他三个孩子都不被允许上学,也不能出门和同龄孩子玩耍,每天只能躲在自己家里,不可以被人发现,否则就要再次搬家。

(搬家时,小茂和小雪躲在行李箱里)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惠子告诉大儿子说她最近交往了一个很体贴的人,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就和他结婚,然后把孩子们接过去一起住。说了之后没过多久,惠子留下一个装着生活费的信封不告而别,一个月后正当长子发愁快要花光的生活费时,她回来了。可这一次回家,惠子并没有常留之意,而是收拾了自己的衣物拎着大包小包和孩子们告了别,承诺一定会在圣诞节那天回来。

但是她再也没有回来,时间走了又走,尽管月和京子每天精打细算着花钱,但生活费还是不可避免的只出不进。没有钱交水电费,家里断了水停了电,几个孩子每天到附近公园接生活用水;没有钱,买不了像样的食物,大儿子到附近的便利店向店员要即将过期的便当带回去给弟弟妹妹。后来,小女儿小雪因为一次意外跌倒身亡,福岛月叫上此前经常来家中和孩子们一起玩的中学女生纱希,两人一起将小雪埋葬。电影的结尾并不像其他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那样有一个正义感十足的审判,影片没有再提惠子的情况。电影的最后一幕是:在便利店得到食物后,剩下的三个孩子和朋友纱希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回家路上。仿佛在提醒着我们,生活还在继续,福岛月、京子和小茂还是得继续在那样一个恶劣环境中坚强生存下去。和已经离开的小雪比起来,他们是幸运的;但对于几个一无所有的孩子来说,手无寸铁的他们要和残酷的现实、恶劣的生活条件斗争,活着,又成了一种不幸。

(最后一幕)

是枝裕和的作品经常把“家庭”和一些有点尖锐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两个元素“一柔一刚”但导演是枝裕和总能把两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无人知晓》这部片子就很具代表性。

如果你看完这部片子感受到了悲痛,那是真实的;如果你从中感受到了温暖,那也是真实的。

观影之前特意查了1988年的那件弃婴事件的资料,很震惊,准备好了哭个稀里哗啦。但是,无论是电影的叙事节奏还是色调、音乐的选择,都不同于刻板印象里它“应有的样子”。整部片子的取景、色调基本上都很明快,是枝裕和在处理时并没有选择韩国电影那种催泪手段,并没有刻意去放大悲情。而是选择了平淡叙述,讲了孩子们的可爱,便利店小员工对孩子的帮助,孩子们相信惠子会回来......选择了用细节提醒观者,比如京子手上褪去的指甲油,小雪快用完的蜡笔,餐桌上一张又一张水电费催缴单......

(小雪的蜡笔)

是枝裕和选择了用他最擅长的方式去讲述这个悲伤的故事,镜头带给观者的是温情,留在观者心里的却是无限悲悯。

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叙述真实。可“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正如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那样——孩子们继续投身生活的背影,虽然平淡、真实得有些冷漠,但就是这份真实显现了现实的残酷,还原了生活的原本模样。

以上就是一影君的观感啦~如果有小伙伴喜欢的话别忘了留个赞嘻嘻~也欢迎看过影片的小伙伴积极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