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这位女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创造的奇迹,可以说和弥勒信仰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弥勒信仰广泛流行于南北朝至唐初社会,信众广泛、声势浩大、遍及朝野。弥勒信仰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信奉弥勒菩萨,死后可以上升弥勒菩萨所在的兜率天,免除轮回,永不退转;二是随同弥勒菩萨下生到人间成佛,共享人间净土;三是三赴龙华盛会,听弥勒说法传道,获证阿罗汉正果。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当属第二条,也就是有朝一日弥勒佛下生人世间所建立的美妙的“佛国净土”。这是一种社会心理的需要。可以说,弥勒净土信仰的兴盛和衰落都源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弥勒信仰传入中土,正值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割据,战乱频仍,人们在颠沛流离中对于人间净土的向往十分强烈,因此民间常有打着弥勒降世的旗号揭竿而起,当朝统治者也颇有忌惮。唐朝一统天下后,这种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而同时,唐初几代帝王对于佛教大力扶持,以玄奘法师为代表的高僧大德又虔诚地信仰弥勒净土,因此弥勒信仰愈发兴盛。

而武则天对弥勒净土信仰的推崇,则是另外一番因缘。在男权文化居于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武则天以女身当国,号令天下,其困难和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为了使自己称帝当朝变得名正言顺,就必须找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来证明女子号令天下不仅可以,而且是顺应天意的,最终武则天和她手下的一班朝臣将目光聚焦在弥勒净土信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诸多关于弥勒信仰的经书中,有一部名为《弥勒为女身经》,其中有弥勒出世时化作女相的说法。因此唐高宗时期就出现了一起事件,民间有位叫做刘凝静的女子假托弥勒化身下降人间,竟然号召了八九十人揭竿而起,聚众“作乱”,当时正是武则天代理朝政的时期,也许是这件事给了她灵感,几年后武则天便也“步其后尘”,在一帮御用男性朝臣的拥戴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也就是说天后武则天乃弥勒佛降生,预示着武氏将改唐为周,为人间带来佛国净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凭借唐初社会广为流行的弥勒信仰的力量,武则天扫除了称帝道路上的很多阻力。当上女皇的武则天仍然处处以“弥勒佛”自居,不仅名号、尊号前冠以弥勒“慈氏”字样,而且在她统治时期所造的佛像,也多与弥勒信仰有关。

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主像卢舍那佛;敦煌莫高窟著名的第96窟,身高33米、号称“北大像”的弥勒巨像;龙门石窟中著名的“双窑”将释迦与弥勒相提并论;惠简洞内的九尊弥勒像。以这些弥勒造像为代表,弥勒造像异军突起,从数量、规模和表现形式等几方面都得到了极盛今古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称帝的时期,弥勒信仰达到了顶峰,随着武周政权的瓦解,弥勒信仰也开始由盛转衰,并且在唐武宗大肆灭佛之后式微。至五代时期出现了布袋弥勒,以未来佛弥勒在人间应化身的身份复兴弥勒信仰,弥勒佛的形象逐渐被这尊笑口常开的弥勒笑佛所代替,成为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