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肆虐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空前关注,一些PM2.5爆表的城市也让公众清楚地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

这个时候不免让人想起,2019年年初北京胡同里的天价学区房,40万/平的单价,20平米左右的大小,但就是依仗着地段好、学区好,这样的房子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香饽饽,硬通货。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附近老胡同里,像这样破落不堪的小房间在市场上极受欢迎,虽然乍听起来单价很高,但总体面积小,所以相中的买家不在少数。但是要知道,20年前,这样的房子2万块都没人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稀缺性促使家长倾全力追捧

斗转星移,这样的小房子成为百万“宠儿”,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稀缺性在作怪。

这里说的稀缺性不是指房子稀缺,而是教育资源的稀缺。大家都知道,好学校代表着师资力量强大,意味着升学率有保障,也暗示着优质的成长环境。但每个城市最好的小学、中学就那么几所,市中心的好学校更是紧缺。所有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倾尽财产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期待通过这些所谓的100%重点大学升学率的名校,让孩子进入“金光大道”。

就目前网上流传的天价学区房照片来看,大多破烂陈旧,基本上不适合居住,但一些父母就是为了拿到一个名校的“入门券”,愿意花大价钱。但真正最后是否能入住,最后子女是否一帆丰顺地读上了名校,也未可知。尤其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当下,花这样的代价让子女吸着雾霾读书,真是为他们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值性让有钱人欲罢不能

当然,除了稀缺性。房产的保值性无疑也是众人追捧的另一层原因。

要问中国近十年最好的投资是什么?当然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十年十倍的涨幅,远超任何一个行业。在北上深,只要你在市区内环线有一套100平的房子,那就是千万富翁的身价。

买了房的,都希望价格别跌,看着高攀的房价,内心充盈着的是财富增长的喜悦。没买房的,只能眼巴巴瞅着身居高位的房价感叹啥时候才能在这个城市生根落脚。

如今的环境里,在一线城市拥有一套房子,意味着更多的话语权,代表着更多可支配资源的可能性。阶层固化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很多人也意识到,有没有房、在哪儿有房,成为阶级分层的一个基础条件。

在稍有能力的人看来,一套有价值的房子能够保住自己的既有所得、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安全感的来源。那么,40万一平又何妨?至少他们坚信未来的几十年内,依靠这套房子获得想要的生活没有问题。

可以说,只要中国一线城市的重点小学、中学还是延续现有的入学政策,而人民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旧贬值,那么天价学区房就不会消失,就算这些房子已经失去了居住的价值,但它作为一种保值的金融产品,还是会有它的市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