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不 是 要 教 你 考 满 分 ,

我 要 教 你 面 对 洪 水 猛 兽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超拍了部新电影。

路演第一天,他在观众席留下了空的位置。

他在微博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前天看的点映,影院坐满了人,中途很多人看哭。

你想做的事情,有人会完完全全支持你吗?

如果你失败了,会有人安慰你“再试试看”吗?

可能有,但不一定多。

更多时候,我们被人轻而易举“宣判”:

“你才一米七,能打篮球吗?”

“你那破学校,能进好公司吗?”

“你那份工作,能养活自己吗?”

你可能被人伤害,被侮骂一无是处过。

你可能自我怀疑,害怕自己真的不够优秀。

但是我想给你个拥抱,对你说:

“别哭,其实你真的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超在《银河补习班》里饰演的马皓文,工程设计师。

曾经的城市英雄,亚运火炬手。

后来在众目睽睽下,他设计的大桥坍塌,入狱7年。

儿子马飞缺少了父亲陪伴,成绩垫底,被老师视为眼中钉。

马皓文出狱后,第一次见面,孩子正面临被退学。

教导主任冷冷说道,你家孩子没法教,带回去吧。

“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面对铺天盖地的嘲笑,马皓文当着全校的面和教导主任打赌:

“期末成绩,我会让我儿子进入全校前10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人信,校长不信,孩子妈妈不信,儿子不信,偏偏马皓文信。

“你说我是痴人说梦,我非告诉你事在人为。

往后的日子里,马皓文开始亲自辅导马飞。

他没有循规蹈矩,而是带儿子走出教室,去真实感触这个世界。

妈妈告诉马飞,不能考好就只能去乞讨,只能去卖煎饼果子。

但马皓文却对儿子说:“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

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很深的一个片段:

马皓文带着儿子去室外玩了一天,去看山游水,触摸自然。

儿子晚上说:“爸爸你什么时候给我辅导啊。

马皓文回答:“可是我已经辅导你一整天了。

这就是他的理念。

不在乎你排名,只在乎你是不是一直在思考。

不在乎成绩结果,只在乎你有没有尽力。

老师说期末考试是马飞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马皓文说:不,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时刻。

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均匀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马皓文形成对比的,是学校里的教导主任。

阎主任带出过几届状元,强调成绩至上。

他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优子生照片,对待差生则是直接放弃。

骄傲和成功的背后,则是血淋淋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想起这两天的一个新闻。

13岁的婷婷称因成绩不好,常被班主任在课堂上辱骂,还让同学们都疏远她。

婷婷将班主任辱骂她的话录下来,有上百条,内容大多粗俗难听。

这个事唤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纷纷留言自己遭遇过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孩子。

我想骑车,想学IT学游戏编程,想学音乐组乐队。

面对这些想法,北海爷爷从来没有阻止过我,而是非常支持。

他说:我不用“优秀”定义你,我希望你善良,遵循内心,无愧于人。

家里并不富裕,妈妈还生病,没有多少积蓄。

但我爸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送了我人生第一把吉他,还让我去北京学音乐组乐队。

后来我长大了,无论是做生意,开餐厅,写书,他都全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人问阿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阿甘一脸恐慌地说:

“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前不久有个事情上了热搜,黄磊13岁的女儿染了头发。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家长的做法,觉得这是放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已经不是黄多多第一次被众人议论了。

一年前她打了耳钉,网友评价这是溺爱,是毁了孩子。

但多多妈妈对此很理解,只是回答:

孩子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迈出那步就是勇气。

这是一种对孩子的接纳,也是一种信任。

众人没有看到的是,多多在黄磊孙莉的教育方式下,收获了怎样的成长。

2岁,跟随爸妈话剧巡演;

8岁,能熟背每一位角色的台词;

9岁,已能创作全英文剧本;

11岁,登台表演钢琴,端庄大方;

12岁,第一场话剧首秀。

“教育鸟的方式,从不应该有框架。”

高晓松20岁的时候流浪到了厦门,跟她妈说我没钱了。

他妈没有给他钱,而是告诉他:

“我没记错的话,厦门是码头,一个20岁的壮小伙,在码头会饿死?”

电影里的马皓文出狱后,没钱,吃不起面,买不起啤酒。

在工地被人侮辱,被混混殴打,遍体凌伤。

儿子在目睹父亲受伤之后,突然成熟了。

“爸爸累的一刻,我长大了。”

我们不可能人生中每一副牌都很好,唯有相信自己的信念。

对孩子来说,父母怎么对待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王菲有一首写给女儿的歌,名字叫做《童》。

歌词唱着:“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郑渊洁也曾经带儿子逃过课。

3年级时,郑亚旗课间休息时,联合同学去操场探险。

事后,他非但没有教训儿子,反倒隔天请假带他去植物园探险。

“我们要的从来是沟通和理解,而不是对抗和强迫。”

很多看完《银河补习班》的人说,反思了自己应该如何和孩子相处。

电影结束后,我听到一对夫妻在聊天。

妻子说:“我该反思如何和孩子相处了。”

丈夫说:“我想请个假,好好和儿子谈谈心。”

我想,这大概就是一部电影的最大意义了。

能够通过一些故事,让一些人和家庭,开始有了改变。

哪怕是最细微的,也是最久远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