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摘要:2019年以来银监会对8家信托公司及一位个人共开出了14张共计约1250万元罚单。2018年信托公司收到24张罚单,合计罚款1450万元,其中,单笔最大处罚为华润信托的610万元。随着我国信托行业法规不断完善,不合规的开展信托业务必将遭受严厉的惩罚。

2018年4月27日,央行、证监会等4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新规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等。随着刚性兑付被打破,2018年以来信托违约事件频发。2019年前五个月发生信托爆雷事件十余件。2019年又是信托兑付大年,今年后三季度约有4.6万亿的信托产品到期,企业资金压力加大。

无独有偶,在2014年打破刚性兑付之后,我国债券行业也向着违约正常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自2014年第一支债券违约之后,截至目前我国已有超300支债券出现违约问题。2018年,出现违约问题的债券的发行规模达1365.55亿元,超过了2014年至2017年的总和。截至2019年6月17日,2019年违约债券的发行规模总计589.38亿元,远超2018年同期的228.9亿元。

【一】信托行政处罚、爆雷事件

1.今年以来的信托处罚

根据银保监会的披露,2019年以来,各银保监局对粤财信托、百瑞信托、北方信托、华信信托、中泰信托、华宝信托、浙金信托和中融信托共8家信托机构开出共14张罚单。其中对中融信托一家便开出5张总计罚款210万的罚单。对华宝信托、中泰信托、中融信托以及粤财信托的处罚均超过200万元远超2018年的平均罚款力度。随着监管法规的持续健全,对信托公司的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信托公司的运营也起着警示作用,倒逼信托公司规范自身经营行为。

黑龙江银保监局对中融信托因其信托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不审慎、投资者适当性审查不到位、信保合作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信托项目资金来源不合规总计被罚210万元。

华宝信托因违规发放信用贷款用于证券交易、合规审查不尽职以及部分银信理财资金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210万并责令改正。

中泰信托因违规承诺某信托财产不受损失被上海银保监局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2,643,616.44元。

粤财信托因投资类信托业务管理不到位、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杠杆比例违反监管要求、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未对同业业务资金来源与运用加强期限错配管理、违规开展银信合作业务等原因被广东银保监局处以220万罚款。

从今年的处罚形势来看,严监管依旧是主旋律。5月16日银保监会发布“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23号),《通知》对于今后信托工作的重点做出指示。

在《通知》给出的信托机构工作要点中,对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公司治理、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同业业务和非标资金池业务六个方面做出了重点部署。结合今年前五个月的罚单情况,对于房地产领域以及信托合规审慎经营是监管和处罚的重点。“23号文”中对于房地产信托的业务开展进一步做出合规性要求,明文限制了信托公司之前可能采取的绕开监管的前融、拿地配资等业务模式。

在处罚方面,前五个月共有三家信托公司因房地产业务开展不规范不审慎被银保监局处以罚单。三家信托分别是粤财信托、北方信托和中融信托。除了房地产方面,今年的处罚涉及各个监管方面,如产品杠杆违规、财产管理、期限错配、违规担保、“两录”问题等等。对于范围广、力度大的处罚效力,这一方面是对严监管的落实,另一方面上述处罚可以对今后信托机构开展业务产生警示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今年以来的信托公司“踩雷”事件

“爆雷”事件频发,绝大部分信托公司“踩雷”。过去十年间,信托被认为是高净值人群的无风险资产,信托“刚兑”几乎是默认的。在2018年4月27日,央行、证监会等4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打破刚性兑付之后,信托“踩雷”、“爆雷”事件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新光集团、康得新、中城建、东方金钰、南京建工产业集团、“海航系”、“渤钢系”、天房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甚至是民企500强均因为资金缺乏而导致信托计划逾期或者是展期。

今年4月,中泰信托亦被曝“中泰·贵州凯里项目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逾期,涉及资金2.27亿元。

刚刚过去的5月,多家信托公司出现违约和延期兑付事件。其中,中泰信托向其所发行的庆泰1号、恒泰18号等多款信托产品投资人披露了临时公告,称相关信托产品融资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偿付本息,导致信托计划的信托财产不足以支付信托受益人的预期信托利益,对信托产品做出展期或者延期兑付的决定。

5月23日,长沙银行亦发布一则关于诉讼事项的公告。公告中称,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向该行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款,持续违约。根据公告,渤海信托本应于2019年3月11日向长沙银行足额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款约3.09亿元,却未能按时支付。

2016年发生天量债务违约的渤海钢铁,国民信托不幸踩雷。今年三月,国民信托关于“渤钢系”3只违约产品有了最新的清偿方案:预计五年偿本金的方案,投资者将召开受益人大会,并将受益人大会有关决议及相关资料全部报告至北京银保监局,持续了三年的信托违约纠纷仍未解决。目前除土地拍卖偿还的,“渤钢系”对于国民信托剩余违约金额还有7.5亿,“国民信托-天钢国贸股权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天冶线缆经营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和“天冶轧三经营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三只信托产品尚待解决。

2018年国民信托共发行20只集合信托产品,规模总计25.80亿元;全年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数量仅9只,规模总计21.44亿。同年,国民信托资产总计36.32亿,营业收入8.72亿,同比减少25.83%,资产减值损失2.92亿,净利润1.15亿,同比减少1.77%。

此外,湖南信托、中江信托已经对“海航系”公司提出法律诉讼,要求对逾期的信托计划进行兑付。目前“海航系”已经有大量的现金和股票被冻结。

2018年,全年一共发生信托违约77起。而随着去杠杆、严监管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金周转压力日益增加。2019年又是信托兑付大年,六月份至今年年末约有4万亿左右的信托产品需要兑付。面对前期相对不够审慎合规,信托风险偏好又明显较大的情况,企业的偿付压力和信托机构的风险管理压力空前巨大。

随着信托产品不断出现违约情况,我国大部分的信托公司均有需要处理的逾期信托产品。如中江信托,被曝就有超50亿的信托计划逾期。打破刚兑,让逾期成为常态化之后,信托业将会进入更加有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债券违约情况统计分析

1.2019年债券违约情况统计

2018年是我国债券违约的频发之年,全年总计违约主体52家,违约债券数量134支,违约债券发行规模总计1365.55亿。截至2019年6月17日,2019年我国债券违约主体40家,违约债券数量达71支,违约债券发行规模总计589.38亿元,均远超2018年同期的15家、25支、228.9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超日债”违约,终结了我国信用债券零违约的历史,成为了中国打破刚性兑付、债券市场正常化的第一步。2014年以来我国共有约300支债券发生过违约问题,涉及违约的债券发行规模总计超2600亿元。

2015至2016年我国公司发债出现井喷期,这主要是得益于2015年1月实施的月实施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该政策扩大发行主体范围,明确债券发行种类,丰富债券发行方式,简化发行审核流程。

2016年12月之后,我国债券监管政策不断收紧。

2017年新发行的债券明显减少。

至2018年债券发行又再次趋于平缓。由于前期的超量发行和过于激进的风险偏好,进入2018年随着融资压力加大和债券到期,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持续经营压力,另一方面超量的本息还款压力使得大规模出现企业违约成为必然。以不统计未到期债券的口径计算,2018年末违约率已达0.95%,较2017年的0.41%翻番;而2016年时,该数据仅为0.29%。

2018年出现了债券的集中违约,共计有52家主体的134支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资金达1365.55亿,超过了18年之前的总和。

在2018年违约的债券中,2015至2016年发行的债券有69支,违约金额为713.20亿元,都超过了2018年违约总数的一半。单2016年发行的债券就有43支,违约债券的发行规模达424.70亿元,分别占到2018年违约债券总体的32.09%和31.10%。

而2019年以来,这两项比例分别达到了43.66%和50.23%。由于债券发行的期限主要集中在3至7年,所以2019年至2021年债券还本付息压力依旧巨大,企业年还款规模预计均在5万亿以上。

2.2019年债券违约情况分析

(1)时间、地区分布分析

截至今年6月17日,我国共有债券违约主体40家,违约债券数量达71支,违约债券发行规模总计589.38亿元,均远超2018年同期的15家、25支、228.9亿元。违约日期主要集中在今年的1月份和3月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是出现违约债券的主要地区,这和其本身债券发行的规模较大有着直接的联系。上海、北京是出现违约债券最多的地方,违约债券的发行规模分别达到80亿和77.3亿。

接下来是浙江省和山东省分别也有约70亿和62.5亿规模的债券违约。

安徽省虽然债务违约规模不及上海和北京的一半,但是违约债务数量最多的,总计有9支债券在2019年违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违约主体分析

2019年共有41家主体债券违约,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占比分别为32%和68%,涉及综合、房地产、采掘等19个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类是今年违约债券集中的行业,总计有17支综合类债券违约涉及主体8家,违约债券发行额为193.5亿元,约占今年违约总量的33%。

房地产行业位列第二,共有10支债券总计发行规模41.3亿元违约,涉及3家房地产企业。

2018年,违约30支债券,总计发行规模达509亿的采掘业,今年排在第三,有7支发行规模总计52.5亿的债券违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到企业层面,41家违约主体中,国购投资有限公司债券违约数量最多,共有八支债券发生违约问题,共涉及发行规模34.5亿。

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出现6支违约债券,涉及债券发行规模44.5亿。

出现5支违约债券的企业共有两家分别是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0亿)和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7.5亿)。28家主体出现1支违约债券,占到了总体的7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至今,违约规模最大的企业是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共涉及违约规模达70亿元。

目前违约规模达到30亿的企业共有7家,除上述的四家外,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违约债券3支总计60亿、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违约债券3支总计30亿、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发生违约债券1支30亿元。

(3)债券类型和期限结构

从违约债券类型上看,公司债是违约的主要债券,总计有42支,发行额330.8亿的公司债违约。其次是中期票据,再次是短期融资债券(含超短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期限结构上看,违约债券主要集中在3至5年期,两者合计违约447.88亿元,占到了全部违约金额的近八成。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融资债券(含超短融)和公司债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违约现象,反映了目前融资压力加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发行短期债券以募集短期资金满足企业运营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违约利率结构

2019年发生违约的债券利率主要集中在6%~8%,随着利率的升高违约现象也变得更加频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债券违约主要是本息同时违约,所以债券利率反映的一方面是企业的还款总额;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企业主体的经营状况和信用评级。风险越高的企业,发债利率越高,违约概率越大。

2018年至2019年,受益于无风险利率的下降企业信用债发债成本有所下降,AAA级信用债平均成本为4.8%。

目前监管的大趋势依旧是严格规范,虽说制定了中小融资帮助政策,但是行业头部效应愈加明显,中小企业融资形势依旧严峻。

(5)承销商分析

债券爆雷,券商踩雷。2019年共有41家券商不幸中招。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招最多,不幸踩中6支爆雷债券,总计规模达22.9亿。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伤得最深,一共涉及爆雷债券规模达60亿,主要是由于发行山东胜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债券所致。

踩雷规模达30亿的公司一共有9家,踩雷规模分别为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40亿、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9.5亿、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4亿、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1.48亿、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中招3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2014至2018年的数据分析,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是债券违约的集中时期,在目前刚性兑付被打破的状态下,债券违约现象可谓是逐渐正常化、常态化。2019年下半年至2022年仍然是面临着巨大的债券兑付压力,企业、券商和投资者都将在打破刚兑的新时期接受检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