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红娘”,她又被誉为中共会务工作第一人,她还是中共早期妇女运动的先驱,有着如此多重量级头衔的她,光听这些名号,就已经是个奇女子,可真正了解她的人现在并不多,很多人更不知道,她还是个地道的嘉兴人,她就是名字听上去就是“会务”的王会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三年磨砺,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策划摄制的三集纪录片《王会悟》,将于7月23日与嘉兴观众见面,带你走近这位嘉兴“最熟悉的陌生人”。

为了尽可能地展现王会悟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还原历史原貌,纪录片《王会悟》总导演、嘉广集团总编室副主任段欣,辗转半个中国,采访了数十位跟王会悟有关的亲历人后代以及文史研究人员,其中就有几位亲身采访过王会悟的党史专家和王会悟的亲人。

采访人物

宋镜明

《李达传记》作者、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养病的宋镜明教授如今很少抛头露面,可听说是拍摄王会悟的剧组,欣然接受了采访。

王炯华

《李达评传》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炯华教授热情洋溢的向记者介绍当年研究李达王会悟时的采访记录。

二人均是研究李达的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多次到北京采访王会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镜明:“李达那时不仅是《共产党》月刊的主编,又是《新青年》的编辑,还要写文章,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呢?没有王会悟的帮助,李达也不可能完成那么多的任务,也做不好那么多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炯华:“比如到哪个地方去取个信,到哪个地方去联系工作、印刷,到哪个邮电局去寄一包书,这些具体的事,李达有时候不方便出面,那只好王会悟去做啊。她一个是女孩子,大家对她不太注意,另外她也可以算是“上海通”了,在上海住了一两年,对上海的大街小巷她比较熟啦。”

王增如

丁玲生前最后一任秘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增如(左)与导演段欣合影

王增如为纪录片提供了丁玲珍贵的照片和手稿影印图片,很多都是当年丁玲被捕前托付给王会悟保管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增如: “在偌大的上海,只有李达王会悟是我唯一的亲人,这个是丁玲经常这么说。因为丁玲曾经在李达、王会悟负责的平民女校上过学,王会悟是她最忠实又最爱护她的读者。在那种白色恐怖那么严重的情况下,人家好多人躲都来不及,他们两人就把她邀到他们家住,感觉到他们是一种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

李心天夫妇

李达王会悟的儿子儿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4月,导演段欣与李心天、余国膺夫妇合影,二老均已90岁高龄,为了最大程度地采集、记录亲历人的回忆,早在调研阶段,导演段欣就赶到北京对二老进行了抢救性采访,是年冬,又带剧组进京做了一次补充采访,为片子积累了宝贵的素材。2019年5月2日,李心天老人因病去世,享年9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心天:“印象比较深的,日本人的飞机在天空中转,我们就知道了,知道日本人来侵略我们了。日本兵一走,我到门口啊,因为我们住的(宗帽)三条嘛,独户独家嘛,门口这个人挤满了,就围着了,就是因为抄了我们家,把我母亲抓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国膺:“我们家的牛奶锅,只有(煮)一袋牛奶刚合适,两袋牛奶就容易噗出来。所以妈妈就讲,你现在煮牛奶还嫌太小,那个时候我们一家三口,一顿饭就拿这个锅来煮。最先吃的是心天,第二个吃的妹妹,吃剩的才是妈妈吃。”

在儿女的心目中,王会悟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

夏蒙

国家一级编剧、央视纪录片导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蒙导演在创作《筑梦路上》的时候到嘉兴南湖拍摄,对王会悟这个中共建党史上的奇女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得知要拍摄王会悟的纪录片非常兴奋,在该片三年的创作过程中,给予了创作人员大力支持,并接受剧组邀请成为该片的总顾问。

夏蒙:“王会悟不仅仅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而且她一生的成长的经历,正好是中国政治运动风起云涌,也是女性开始觉醒的一个历史时期,她还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和女权运动的领袖。”

宋少鹏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6月,导演段欣在全国妇联组织的“妇女与中国革命”学术研讨会上与全国妇女研究专家合影(宋少鹏右二)

2016年冬,导演段欣率《王会悟》剧组到北京采访宋少鹏,受到了她的热情鼓励。此后,宋少鹏在片子有关党史和妇女运动史方面,给予了剧组无私的帮助,并成为《王会悟》纪录片的党史顾问。

宋少鹏:“因为中共与妇女解放运动关联是很密切的,从建党之初就密切的关联。我们要写这段党史,离不开妇女解放,要写那段历史就离不开王会悟的故事。她的故事脉络贯穿了中国的百年女权史,她的故事的丰富性,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解那代女性的生命历程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引发了各界对王会悟这个为中共建党作出特殊贡献的女性人物的关注,也受到了不少党史专家的肯定,其中包括全国全军著名党史党建专家邵维正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维正,解放军后勤学院资深教授,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成员、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评审专家、中国社科院史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不久前,嘉广集团记者有幸对邵老进行了一次专访,83岁的老专家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了他在1980年两次采访王会悟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一大”的召开,她跟您讲到了一些什么细节?

邵:她给我讲了,她是1920年从嘉兴到上海,1921年4月份和李达结合。到了6月底,李达就跟她说我们要开会,你想办法去找一个代表能住的地方。

王会悟也很积极,她先去找了博文女校的校长黄绍兰,她和黄绍兰原来就有多次接触,当时有一个女界联合会,在那时候就熟了。王会悟就讲了,北大有些教授和学生,要到上海来研究学问,想借住在你们博文女校。

因为她们很熟,黄绍兰就跟她说了一句,是不是过激党啊?因为在那个时代,过激党就是共产党的代名词。王会悟听了以后一楞,她说,黄绍兰大概不会知道这个秘密吧?后来她脑子一想,我们都是熟人,她可能调侃一下开个玩笑,王会悟非常机智,她马上接上来,你我都是过激党,一说完以后,大家哈哈大笑,一笑,这个气氛就缓和了。

正好博文女校的学生教师都放暑假了,房子空着,黄绍兰说可以。那么学校没有铺盖,怎么办呢?当时天很热,王会悟就到这个街上买了几个草席呀,蒲扇啊,一铺就能睡。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呢?她就让这个校工给他们几位准备一日三餐。所以这样子住的问题,吃的问题解决了,创造了一个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会悟后来建议转移到南湖来开会,也成就了嘉兴今天的这个红色文化的一个基因和基础?

邵:对,她在那样子特殊的环境和机遇下,联想到自己成长的这一片热土,提出了到南湖开会这个很重要的建议,而且受到当时“一大”各个代表的一致赞成,成就了南湖会议这个壮举,成就了以后红船就在这里启航,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诞生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说王会悟是我们嘉兴儿女的一个杰出的代表,我们嘉兴的父老乡亲都应该纪念她。那么我也期待着,《王会悟》这个片子能够早日在电视台里播放,使更多的人受益,更多的人来接受教育,来激发起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向往和追求。

三集纪录片《王会悟》将于7月23-25日在嘉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晚20:20播出敬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