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城市。开放包容是她的文化根基,移民精神深刻于她的骨血。立于新时代的潮头,我们展望城市发展的未来,期待雕琢出她更富魅力、活力、动力和创造力的国际化城市新面貌。如果说一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那么一个个街区就犹如组成这个有机体的重要器官,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离不开立足街区,把脉未来。

7 月 19 日,由中共深圳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 " 市委外事办公室 ")主办、南山区委区政府协办的国际化街区建设宣讲交流会在蛇口街道办召开,首次面向公众深度解读了我市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到 2022 年,深圳将建成首批 15 个国际化街区。未来,深圳将尝试以生产、生活、生态三者融合发展的理念,通过探索 " 国际化街区 " 的新路径带动各城区国际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引领国际化城市建设工作的创新。

交流会上,市委外事办公室主任蔡颖对《实施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相关专家围绕片区规划进行案例分析讲解。此外,南山区以及蛇口街道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国际化样板街区和街道如何推进国际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分享了他们组建国际化社工队伍服务外籍人士的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中国风情馆,国际友人学习古筝。

根据《实施意见》,国际化街区建设将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产城人融合,以人为本,打造功能复合的街区发展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低碳街区;坚持因地制宜,建设富有本区域特色的国际化街区;坚持共建共享,营造开放包容和谐的 " 软环境 "。《实施意见》还从全市国际化街区网络规划、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人才服务体系完善、智慧化建设、开放共享的国际化软环境、国际化街区理念传播推广六大领域全面而详实地对深圳国际化街区建设进行布局。

作为交流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者实地探访蛇口街道的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并在招商街道参与中外居民文化交流活动,在沉浸式体验过程中开启对国际化街区建设的思考与洞察。

据了解,这是深圳首度正式提出建设 " 国际化街区 " 的概念。2014 年 5 月公布的《深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计划(2014-2015 年)》提出推动建设 8 个 " 国际化试点社区 ",并以此为试点进行推广提升全市社区的国际化水准。而此次提出的 " 国际化街区 " 则是在 " 国际化社区 " 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片区规划、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核心要素形成较为完善的路径体系,旨在通过促进中外居民参与街区国际化建设,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国际化城市建设进程,助力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国际友人组成的公益团队。

分三步走推进国际化街区建设

图解国际化街区建设目标

到 2022 年,建成首批 15 个国际化街区,国际化生产、生活、生态及人文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到 2025 年,形成深圳市国际化街区网络,带动城市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

到 2030 年,国际化街区成为深圳新时期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集聚全球先进技术、生产要素与高端人才。

图解国际化街区民生亮点

引入国际教育资源

·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外合作学校和国际化学校

· 鼓励中小学设置国际理解课程、双语课程和多语种课程

· 积极与国际知名学校开展交流合作

支持医疗国际接轨

· 构建国际化医疗服务环境

·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的国际认证

· 积极深化与国际知名保险机构合作

提升街区空间品质

· 完善文化、体育、商业、休闲等综合配套

· 注重慢行系统、开放空间的打造

推动智慧街区发展

· 支持在街区先行先试建设新型智慧交通设施

· 建立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平台

· 建设中英双语的街区智慧信息服务平台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 积极引导国际机构、跨国企业入驻街区

· 支持国际会议、会展和文体赛事落户街区

· 打造有影响力的街区中外交流活动品牌

· 全面打造双语环境,促进公共服务行业多语化建设

· 定期举办国际礼仪讲座,推动国际礼仪进校园

· 整合线上教育资源为居民提供国际化课程

街区经验

招商街道:"2+2+3+N" 体系探索中外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模式

在招商街道身上,一直流淌着拥抱世界的血液。改革开放之初,这里建设和引入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园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如今,招商街道居住着来自 45 个国家的 6000 余名外国人,滋养着 328 家外资企业,孕育了 7 所国际学校,就读于此的 3500 余名外籍学生占深圳外籍学生总数的 75%。

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理表示,近年来该街道逐步构建起 "2+2+3+N" 的国际化服务体系,运用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蛇口网谷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 2 个国际服务平台,水湾和沿山 2 个国际化社区,国际化社工队伍、国际社会组织、国际化志愿者队伍 3 支国际化服务队伍,探索中外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口网谷党群服务中心。

此外,在国际化资源配套方面,街道近期着力引进外资建设 3 家国际化医院和国际学校,打造壹栈公寓、鲸山别墅等优质宜居的生活住所,并推动赤湾村旧改、老旧小区棚改以及 39 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提升。在国际化氛围营造方面,街道党工委还组织绘制了招商街道国际化街区地图,并在海上世界、鲸山别墅等重点区域和路段规范和完善了路牌等基础设施的双语标识,为在此居住的中外居民营造了一个多元化、国际范的宜居宜业的家园。

蛇口街道:创新涉外管理服务模式打造街区国际化新亮点

位于南头半岛东南端的蛇口街道辖区总面积 14.01 平方公里,海岸线绵延近 10 公里,建有风光旖旎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党工委书记蓝涛介绍,目前该街道登记在册外国人有 7135 人,占南山区外国人数量 28%,占全市外国人数量 11%,单位面积境外人员数量居全国首位。来自 106 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在这里汇合,其中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占据超半数,较为集中居住在辖区内高档物业小区,多从事外教、飞行员、高级技术岗等行业;也有 35% 的人员居住在老旧物业小区及城中村,多从事厨师、培训机构、酒吧乐手等行业。选择居住在蛇口的成年外国人,超过 80% 的工作在南山以外辖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蛇口网谷汉语角,国际友人学习汉语知识。

蓝涛表示,蛇口街道探索建立了全市首家融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 " 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 ",打造 " 一中心三站点 " 工作平台,建立 "1+N"("1" 支专业队伍 +"N" 方力量)工作模式,有效提升辖区国际化工作。特别是在涉外管理方面,该中心承担公安部门下放的境外人员临时住宿登记业务,办理登记业务 7521 例,登记率较之前增长了 30%,外籍居民底数基本查清。

在涉外服务方面,蛇口街道重点打造了法律讲座、语言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体验、Coffee Morning 座谈会、看深圳等五大特色服务品牌。建立双语微信公众号、组建了两个共计 900 人的外籍居民微信群;还建立了一支 100 多人的规范化的国际志愿者队伍,为外籍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区居民搭建平台。

专家解码

陈可石:国际化街区的打造要注重整体设计与细节美感

在交流会现场,北京大学教授、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陈可石分享了他对于国际化街区设计与提升的思考和建议。足迹遍布全球的陈可石,对于什么样的街区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如何打造国际化街区样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学教授陈可石作专题演讲。

陈可石提出,在国际化街区建设方面,国际上有很多优秀的范例经验可供深圳借鉴,如新加坡的乌节路、东京的丸之内、温哥华的高豪港、墨尔本的中央区。他认为,在国际化街区建设方面,深圳目前的机制体制、软件配套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硬件建设方面还存在短板。他说:" 我理解的国际化街区,首先是要打造国际水准的城市空间,所以首先要在硬件上让其与国际一流水准对标。"

而在打造国际水准的城市空间方面,陈可石从整体布局和细节打造方面分别进行了经验分享。从整体布局着眼,陈可石建议优质的国际化街区要有好的商业步行街和好的城市广场,街区整体要保持形态完整、整洁干净,特别是在建筑色彩运用时注重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减少视觉上的杂乱无章感;同时,陈可石建议学习新加坡注重街道下穿,增加高层建筑的首层架空,保持街道的空间流畅感。

从细节打造考量,陈可石建议国际化街区应当注重各种城市小空间的营造,要去繁就简,精细干净。他建议在街区新建建筑时可以大胆采用新材料和时尚设计元素,注重街区灯光设计与都市人夜生活的融合。陈可石还特别提到国际化街区的标识设计要注重质量,既要以人为本,也要尽量在简约中突出设计的美感。

实地走访

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让中外文化在国际化街区交融共舞

7 月 19 日,在海上世界双玺花园一期一楼的南山国际化交流中心,深圳市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总干事何珊珊介绍,该中心是一个一站式咨询服务中心,面积 870 平方米,于 2018 年底建成开放、试运营。

该中心硬件设施优良,各项功能齐备,内设图书区、国际志愿者之家、小剧场、社团融合馆、法律事务咨询室等不同功能区。特别是中国风情馆,其设计融入了 " 琴、棋、书、画 " 中国四大传统元素,古朴的茶艺桌、水墨画屏风、别致的盆景无不彰显着淡薄高雅的中国式审美。风情馆内最显眼的就是一架古筝,一位志愿者正在用英语教一名外籍友人学习古筝弹奏。何珊珊介绍,中国风情馆是该中心 " 最有人气 " 的场馆,不少在附近居住的外籍人士都慕名前来学习古筝,并由此爱上了中国文化艺术。何珊珊表示:" 我们在此打造了一个中华文化与国际文化的交融点,让更多的中国居民瞭望世界,让更多的外籍人士了解中国。"

此外,该中心还设置有彩虹乐园,以蓝天白云为主题,有滑梯、积木和障碍桥,还贴心地设置了母婴室和英文绘本区,为来此进行活动或事务咨询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便利和娱乐。

沿山社区外国人服务站:打造深圳首个外国人服务站样板

2010 年,招商街道成立了全省第三家、全市首家外籍居民服务点:沿山社区外国人服务站。沿山社区外国人服务站虽然面积不大,却打造了众多特色服务,也因此成为深圳最早的针对外籍人士的一站式服务样板。在服务站墙上,有一张特别的 " 课程表 ":周一安排了英语课,周二是涉外法律咨询课,周三则是汉语角,负责社工都是清一色的 " 老外志愿者 "。

7 月 19 日恰逢周五,外籍志愿者 Bruno 正与另外 3 名外籍志愿者伙伴进行 " 每天帮助一个人 " 志愿活动。如今,这位来自比利时的小伙子已经可以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表示,多年从事志愿者服务让他越来越热爱深圳,越来越融入蛇口。去年,他还被聘请为沿山社区建设兼职议事员,正为社区的发展和中外共融贡献自己的力量。

" 外眼 " 看鹏城

我觉得在蛇口生活非常方便,这里四通八达,无论是通往市内其他区域或是前往香港都十分便捷。我也经常去海上世界,那里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美食,娱乐生活非常丰富多彩。此外,蛇口有很多国际学校,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家庭,作为一名外籍志愿者,我也经常利用假期组织和参与针对外籍家庭的各类活动。

——美籍在深居民 Gary Isse

我在深圳生活了 9 年,是一名英语外教。在深圳,人们热情友好,并且拥有较强的英语学习意识,我每天都能交到新朋友。此外,在微信等通讯工具的帮助下,沟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方便。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希望未来国际化的深圳能够为更多人熟知。

——加拿大籍在深居民 Tom Thirtle

我供职于一家船舶供应公司,踏遍中国各大港口城市,但我最终决定定居深圳。因为深圳气候宜人,四季葱茏,与这座城市年轻而有活力的居民相得益彰,这是一座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城市。如今,我在深圳生活了 7 年,切身感受到身边的各项服务对于外籍人士越来越友好。

——德籍在深居民 Manfred Appel

我在中国居住了 9 年,去过很多城市,深圳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里干净整洁,十分国际化,我很享受在此度过的时光。我来自纽约城郊,我的家乡与深圳差异巨大,她在保持了繁华的城市风貌的同时,也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绿地公园,这是一种奇妙的平衡。

——美籍在深居民 Natt Klein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 文 冯明 杨少昆 /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