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紫禁城!每天与您分享优质文章~

上期我们讲了文徵明绘制的《桃源问津图》第一大核心视觉要素——山洞,这次我们来看看第二个核心视觉要素——渔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源问津图》卷山洞局部

《桃源问津图》画幅可分为三段,分别图绘了入桃源、桃源景色以及出桃源的场景。

画卷起首描绘崇山峻岭,其中古松苍翠,桃花繁密,蜿蜒的溪水流向一个半掩山洞,持桨渔人正在弃船入洞,含蓄地暗示出此即为桃源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画幅中,观者仿佛跟随渔人一起进洞,得见桃源中景色:小桥曲折,水道蜿蜒,几处茅屋掩藏在修竹垂柳之中。另有水田鱼塘,屋舍小舟,农夫鸡犬,一派劳作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人在此与桃源中人相遇,向桃源中人问道,并被延客至家。画幅结尾则与起首相呼应,复为崇山峻岭、巨石飞瀑,表现了将桃源与人世隔绝开来的山水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溯《桃花源记》原文,渔人是贯穿故事的主线人物,引领读者经历发现桃源、进入桃源、走出桃源、再次寻访桃源而不得的整个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文徵明《桃源问津图》中,渔人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于不同场景中多次出现,如入洞、问津、延客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人形象来源于何处?「渔隐」之说由来已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屈原《渔父篇》即通过刻画化身为渔夫的隐居高人,道出了中国文士出仕与退隐的复杂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绘画方面,元代「花溪渔隐」绘画题材中的渔人形象及避世内涵,又被明人《桃源图》所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由于苏州水泽广阔,捕鱼为业的渔郎是平日常见的形象。这也使得文徵明对渔人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之成为入画的人物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作者:赵琰哲(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原文来源:《紫禁城》2019年6月刊《洞口烟霞天一方 文徵明笔下的《桃源图》及其意涵》(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