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经济动物孔雀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饲养人员要时刻注意观察孔雀群的精神状态,体质强弱,进食、饮水情况以及粪便的状况等,根据孔雀的日常表现和经验来判断孔雀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异常,立即分析发生该状况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初步的判断

结合每次喂食观察孔雀的群体动态,如发现有异常,可以从以下表现中初步做出判断。

1。羽毛

羽毛松乱无光泽,且伴有脱落,主要是营养缺乏症或寄生虫病所致。

2.皮肤

营养缺乏症和寄生虫病都可以导致孔雀皮肤表面粗糙,缺乏弹性或有炎症。

3.神态

精神沉郁,摇头晃脑,抬头吃力,缩颈闭眼,两翅下垂,或离群呆立,眼、鼻有分泌物,鼻孔周围干燥,步态不稳、行动迟缓等。发现此症后要及时隔离并治疗处理。

4.食欲

孔雀食欲减退,则要查找饲料是否有问题。如果废食,并伴有不饮水,应及时隔离并治疗处理。

5。呼吸

呼吸短促、打喷嚏、咳嗽等,应及时隔离,并查明原因治疗处理。

6.嗉囊

嗉囊膨胀,嗉囊内或有液体,或充满气体,或有积食,倒提孔雀时会从孔雀口中流出恶臭液体,发现此症应及时隔离,并查找原因治疗处理。

7.粪便

孔雀正常的粪便为深褐色,如果饲喂青绿饲料,则粪便中应有青绿色。如果发现孔雀排出的粪便异常,如血粪、白色粪、发黑发浊等,并伴有恶臭味,则应及时隔离,观察治疗。

二、病理剖检

病理剖检是对患病孔雀或病死孔雀的尸 体进行剖解,全面、细致地检查病孔雀各个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快速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在临床上,要想根据临床症状鉴别每种病是很难的,因为大多数病例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此外,尽管通过实验室检验对孔雀病的诊断可以达到确诊的目的,但由于操作复杂,还需要有…定的检测设备、检测试剂,而且确诊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不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通过对病孔雀及死亡孔雀的病理剖检诊断方法具有快速、方便、简单易行的优点,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对于经验丰富的禽病工作者来说,病理剖检是禽病诊断最常用的方法。

病理剖检一般遵循由外向内,先无菌后污染,先健部后患部的原则,按顺序、分器官逐步完成。

(1)活孔雀应首先放血至死,病死孔雀尽量把血放尽,检查并记录患病孔雀体表情况,如皮肤、羽毛、口腔、眼睛、鼻子L、泄殖腔等有无异常变化。

(2)将孔雀仰卧放在解剖盘中,用消毒液打湿孔雀羽毛,防止羽毛、尘屑飞扬。

(3)用剪JJ把腹壁和两侧大腿间的疏松皮肤纵向剪开,剪断连接处的筋膜,两手将两股骨向外压,使股关节脱臼,仰卧位固定。

(4)在龙骨末端后方将皮肤横行切断,提起皮肤向头部方向剥离并翻置于头”颈部,充分暴露整个胸部到颈部的皮下组织和肌肉,观察皮下、胸肌、颈肌等处”廷否有出血、水肿、脂肪发黄、血管淤血或出血等病变。

(5)皮—F及肌肉检查完之后,左手提起腹膜右手用剪刀横向剪开腹壁,注意不要损坏腹腔内的脏器,在肋骨的中部沿未钙化的软骨线依次剪断肋骨、两侧的喙突和锁骨,将胸部翻向头部,完全暴露体腔器官,然后观察各脏器的位置、颜色、有无畸形,胸气囊是否混浊、有无干烙物,浆膜有无粘连和渗出,体腔有无’积水、出血或渗出,然后剪断腺胃前的食管,拉出胃、肠道、肝脏和脾脏,剪断其与体腔的联系,摘出肝、脾、心、肺、生殖器和肾等器官进行观察。若要采集病料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一定要用无菌法打开体腔,并用无菌法采集需要的病料(肠道病料的采集应放到最后)之后再分别进行各脏器的检查。

(6)剪开孔雀嘴部的上下连合,剪刀伸进口腔从咽喉剪开颈部皮肤充分暴露气管、食管和嗉囊,依次剪开食管和嗉囊,检查上部消化道,再从喉头剪开气管,和两侧支气管,检查上呼吸道。观察后鼻孔、腭裂及喉口有无分泌物堵塞;口腔内有无伪膜或结节;再检查咽,、喉、气管黏膜的颜色和渗出物,观察喉头、气管有无出血,气管内有无渗出物,性状如何。

(7)根据需要,还可对孔雀的神经器官如脑、关节囊等进行剖检。脑的剖检可先切开头顶部皮肤,从两眼内角之间横向剪断颧骨,再从两侧剪开顶骨、枕骨,掀掉脑盖,暴露大、小脑,检查脑膜以及脑髓的情况。

三、药物治疗

为了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应根据不同药物产生的药理作用,选用不同的给药方法。一般采用群体给药和个体给药两种方式。

1.群体给药

群体给药法主要是针对多种疾病的预防、群体保健和慢性疾病的治疗等。群体给药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力、产生应激小、疗效可靠等优点。主要缺点有可能会使个体摄人药量不均匀,尤其是病重孔雀在采食、饮水下降时,很难达到用药剂量,产生药效时间较长,药物容易受阳光、空气环境中化学物质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药效下降等。

(1)饮水给药:对易溶于水的药物可以将药物溶解于水中达到浓度一致,让孔雀通过饮水将药液饮人体内。对于溶解度小、化学性质稳定的药物,可在少量的水中加热、搅拌或加助溶剂,待其充分溶解后,再混入全部饮水中,也可将其做悬液再混入饮水中。对于不溶解于水的药物应该采用拌料的方法给药。

在饮水给药前,先限制孔雀饮水 1- 2h,让其产生渴欲,给药时对于易溶于水、可溶于水或较稳定的药物,应掌握好药量和给药时间,让孔雀在规定时间内将药水饮完。对于在水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如青霉素类药应该将药物分二三次兑水,每次兑水量应该保证在1.5h内喝完,前边的药水喝完后再兑下一份药,一共 3 - 4h 饮用药水时间,保证全群孔雀均能喝到药水。饮水给药的水要洁净,不能含有影响药效的铜、锌、铁等离子。饮水给药前一天应该仔细观察计算预备饮水给药孔雀群每小时的饮水量,通过观察计算饮水给药的用水量。饮水量的大小还与饲料状况、所处的季节和天气等因案有关系。配药液在计算饮水量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同时准备充足的饮水器,保证孔雀群的自由饮水的机会(图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饮水给药

(2)拌料给药(混饲给药)1:这是孔雀疾病防治经常使用的方法,拌料给药的优点是药物药效不受水溶性及药物在水中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全天或定时定量给药,既方便又实用。缺点是药量相对于饲料量来说少得多,很难和大量饲料混匀,造成药量不均匀。因此,可先将药物和少量饲料混匀,然后再和大量的饲料混合搅拌,逐级增大混合量,直至混匀。但是此法要掌握好药物用量和浓度,搅拌均匀,防止孔雀啄食药物而中毒。孔雀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应注意药剂的选择,防止孔雀中毒。对某些容易被消化道酶和消化液破坏的药物,不适用口服给药的方法(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拌料给药

药物拌料给药搅拌不均匀,有的孔雀吃的药少就达不到疗效,有的则因食药量过大而中毒。要根据药物的用量和孔雀的数量,精确计算投药量。同时,应注意饲料中的添加成分与药物的拮抗关系,比如饲料中的钙与土霉素和金霉素结合形成不溶性盐,不被吸收入血液。另外,长期应用磺胺类药物,应给孔雀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K;如果服用氨丙啉药,则应减少维生素B的量。

(3)外用药:

①药浴:是将药物溶解于水中准确计算药物用量和加水比例,混合均匀后放到一定容积的便于操作的容器内,将孔雀逐只浸入药水中,只露出头部,需反复提摆使药液充分浸透羽毛,通过药水杀灭附着于孔雀体表的体外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另外,还可使用沙浴法,即在孔雀运动场地修建‘一个浅池,其内放入拌有药物的沙子,沙层厚为10 - 20cm。让孔雀自行在沙池中爬卧、扑动,也可用木屑代替沙子。

②气雾给药:通过作用于皮肤黏膜或呼吸道吸入的方式进行给药。借助于孔雀肺泡面积大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用此法给药吸收快、产生药效快,既能起到局部用药作用,也能经肺部吸收作用于全身。

③种蛋熏蒸:为达到消毒种蛋、防治疾病的目的,将种蛋放到密闭房间内,按照30ml/m3甲醛、15g高锰酸钾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然后再进行孵化。

④浸泡种蛋: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浸泡种蛋,如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使药物进入到蛋内起到消毒防病作用。为了易于药液进入蛋内,可利用真空或温度差使蛋内呈负压状态,将药液吸人蛋内。

2.注射

①肌肉注射:药效稳定,刺激性较小。一般注射的部位选择在孔雀的前中部的胸肌和股内外侧肌肉。在注射时,要注意进针的深度,防止针头刺人胸腔或肝脏,以免造成内脏器官的损伤和内出血。腿肌注射应避开神经和大血管,防止注射后神经麻痹和出血。

除了肌肉注射,还有其他给药方法,如将药液用注射器直接注入孔雀的皮下、静脉和气管、嗉囊及食道膨大部等,

②皮下注射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药物可以被孔雀体较快吸收。采用皮下注射,多在孔雀疾病治疗和疫苗接种时采用。但要注意一次的注射剂量不宜过大,刺激性药物不宜皮下注射。孔雀皮下注射的部位可选择颈部、,胸部、腿内侧等,如果一次注射量较多时,可选择不同部位的多点注射。

③静脉注射法: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迅速发挥药效的一种注射方法,因此更适用于急性病例。将孔雀仰卧保定,拉开一侧翅,选择翼根静脉(在翅膀中部羽毛较少的肱窝处有一静脉在孔雀近身段较粗),其延伸段较细,称其翼下静脉。消毒肱窝,左手压住静脉根部,待血管充盈后,右手用注射器针头刺入后见有回血松开左手,慢慢注入药液。

④气管、嗦囊及食道膨大部注射法:此法多用于寄生虫治疗用药。另外,当病孔雀张喙困难,又急需服用时,即可采用嗦囊注射法。操作时左手提取孔雀双翅,让孔雀头朝前方,右手用注射器在孔雀右颈部旁靠近右翅基部约1cm处,由上向下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进针0.5 - 1cm,即可推人药液。当嗉囊有食物充塞时更便于操作。如嗉囊无任何内容物,可提前适当饲喂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注射操作。

⑤腹腔注射法:腹腔注射可一次注射数量相对较多的药物,某些药物经腹膜也可较好地吸收而达到药效。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操作方法,一般由一人保定孑L雀,另外一人进行腹腔注射01在操作时,要防止伤及内脏器官。

注射法的优点是剂量准确、吸收又快又完全,可避免消化液的破坏。吸收速度以静脉注射吸收最快,肌内注射次之,皮下注射较慢。使用连续注射器时,要注意空注或注射量不足的问题。

用于注射药物的剂型:水剂用量不大而又没有刺激时,可皮下注射;油类药物及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果需要快速作用、急救、注射量大或刺激性强,就要选用静脉注射,但危险性大,可能会迅速出现剧烈的不良反应。静脉注射不用选用混悬液、油溶液、易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

注射法要求操作准确、熟练。要防止皮下注射针头插得过深,插入颈肌至颈椎骨内,出现事故;要防止肌肉注射,刺伤血管、神经或插入心肝及体腔内造成死亡;静脉注射技术如果不熟练,药液未注入血液而溢出时,会增加继续注入药物的困难;如果药液漏出血管外,可能引起刺激反应或炎症。各种注射用具要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传播。

3。用药应注意

(1)合理地选择药物,并根据药物特点和所患疾病选择适合的给药方法。

(2)科学使用药物,本着高效、方便、经济的原则,给药量应适当,途径应正确,疗程应充足。

(3)充分利用联合用药的拮抗和协同作用,避免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发生。

(4)通过药敏试验、轮换用药等手段克服机体耐药性和病原体抗药性的产生。

(5)注意药残和药物蓄积中毒。易引起残留的药物在宰前 15 - 20d内是不宜使用的。对于长期使用的药物,应按疗程间隔开,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和危害人体缝康。

(6)群体给药时首先要切实计算出群体单位时间内总采食量及群体总体重,再根据药物使用说明按比例混入饲料中,按照混饲给药的注意事项操作。要控制混有药物饲料的使用时间,因某些药物在长期使用时,会因蓄积作用或其他原因对孔雀产生毒害作用。

(7)在用药期间,要观察群体反应。对于效果良好的应坚持使用;对出现不良反应的,立即停止用药;对使用效果不佳的,要根据病因诊断是否准确,用药剂量、途径,药物适应证和耐药性等方面分析原因,做出调整。

(8)大群孔雀用药前可先进行个体试验,在对孔雀雀某些药物的耐受力、产生不良反应的程度、治疗剂量及疗程尚未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为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在群体给药前,可先在个体或小群体中进行饲喂试验,以获得安全有效使用药物的证据。

4.预防应激反应

(1)在转移捕捉前 1 - 1.5h,每千克配合饲料加入氯丙嗪500mg、利血平10mg或三甲氧苯酰吗啉400rng,可预防转移捕捉引发的应激反应。

(2)在每千克全价配合饲料里加入 40mg 杆菌肽锌盐或100mg维生素C,可预防外界高温引发的应激反应。

(3)转群、季节更替、注射、免疫接种等前后2- 3d,喂抗应激反应的复合维生素或维生素c,用量比平时增加0.5-1倍,可预防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

四、综合给药

防治孔雀疫病要合理用药,杜绝盲目和过度用药。

1.了解孔雀疾病多发时期,适时提前预防给药

用药物预防孔雀疫病,应在孔雀疫病发生前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而不能采用不加选择盲目的用药方法。对于病毒病和细菌病应该区别对待,病毒病应该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配合隔离、封锁、消毒等生物安全防护措施,适当配合增强免疫力的抗病毒药及防止并发感染的抗生素类药;对于细菌病的防治应该区别对待,例如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等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病必须以药敏试验为基础,轮换使用敏感性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否则给孔雀饲喂不敏感的药物不但浪费资金而且达不到预防效果。白痢对2 周龄以下的幼雏威胁较大,用药首先考虑防鸡白痢,可在幼雏1-5日龄时饮水服用含左旋氧氟沙星的药,将每天的药物分成两份,分早、晚两遍饮水给药,连用3 - 5d,停药 3d后,再用含有黏杆菌素的兽药饮水或拌料给药,连用3 - 5d。地面平养的孔雀’在3-7 周龄易患球虫病,这时可选择两三种敏感的抗球虫药交替使用。每种药使用3d,可以饮水也可以拌料给药。一种抗球虫药使用结束后停药 5d,再换另一种抗球虫药使用3d 即可达到预防球虫病的目的,笼养孔雀转到地面饲养时要做好球虫病预防工作。初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多发,且以中雏和开产前后的孔雀发病较重。这时除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清洁与消毒防疫外,还应经常注意观察孔雀群的状态,及时发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分析病因,若是单纯呼吸道疾病,可用含有北里霉素、泰乐菌素的兽药拌料或饮水给药,及时控制病情。日常对零星死亡的7L雀也要剖检,可以掌握孔雀群的发病动态,为药物预防做准备。

2。发现疾病及时诊断,正确用药

发生疾病应尽早查明病因,及早诊断,做好药敏试验,正确用药。革兰氏阳性菌对青、红霉素或四环素类药都敏感。一般情况下革兰氏阴性菌对青、红霉素不太敏感,对链霉素、黏杆菌素、磷霉素等敏感。青霉素还具有防球虫病的功效。另外还要结合养殖场情况,不用对养殖场疾病无效的药,也避免长期使用单一药物。

3。掌握药物用法、用量和疗程

根据药物是否易溶解于水的特性采用饮水或拌料的方法给药,其中,易溶解’手水的药物通过饮水途径给药,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通过拌料途径给药。尽量采用饮水给药的方法投药,因为有些孔雀发病后采食减少或根本不采食,但是饮水一定减少,所以治疗孔雀疫病饮水给药效果要好于拌料给药。饮水给药时片荆药需粉碎,有些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如果采用饮水给药,会导致先饮水的孔雀因药物浓度不够起不到治疗作用,后饮水的孔雀因药物浓度高而中毒。

饮水给药要先断水且断水时间不宜长,夏季断水1h,冬季断水 1.5h,在断水这段时间,可以清洁水罐、水槽或饮水器,避免水中污染物影响药物疗效,可’以将药物分成二三份,分二三次兑水,保证药物兑水后2h内喝完,前一份药水喝完后马上兑另…份,也要求2h内喝完,这样药水总共饮 4h,使全部孔雀都能够喝到药水。另外,首次给药应倍量,治疗量是预防用量的一倍,注意不能长、期超量或小剂量用药。要根据病情制订疗程:一般急性病3 - 5d,无症状即可停药;慢性病或疾病预防期7d,可多个疗程连用,每个疗程间隔三五天,最好选几种药交替使用。

4.注意药物品质、毒嗣作用及配伍禁忌

严禁使用过期变质药物,否则会直接影响疗效。用药时除了要考虑协同和拮,抗作用,还要考虑毒副作用。有些药物疗效好,但副作用大,应慎用或不用。比.’如成年孔雀产蛋期间不要使用磺胺类、氟苯尼考以及金霉素等能使孔雀产蛋量下降的药物;服用磺胺类药会降低孔雀对饲料和饮水的摄取量。长期服用红霉素、四环素类药物会影响孑L雀的营养吸收。

有些药物,如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合用,链霉素与氯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合用,庆大霉素与红霉素、磺胺类药合用,均会降低药效。

5.降低用药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用药防治孔雀病,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兼顾养殖经济效益;能用低价不选高价的;用一种药能解决的不选两种药;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发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