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我国历史上艺术瑰宝,在清末年间,大量的文物流失国外,据说圆明园被劫掠之后,一个参与洗劫的法国二等兵因圆明园的文物而致富,当地人都称他为“中国的詹姆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国力逐渐增强,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一些国家也是将文物归还给我国,然而在文物上也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他给博物馆捐了1136亿价值的文物,病危时想住高级一点的病房,但医生以级别不够拒绝。

这个人老人名为张伯驹,他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袁的表侄,也算是半个军阀之家,6岁时被过继给伯父张镇芳,张镇芳将他视如己出,张伯驹也没有让养父失望,7岁就能读书写字,9岁出口成诗,周边的人都称他为神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张镇芳的安排下,他于1911年13岁时,进入天津新学书院读书,不过他性格非常的内向,在学院当中没有几个朋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接触到了书法,有时候为了消磨时间他都会学习书法。

逐渐的他发现自己彻底喜欢上了书法,直到1916年毕业之后,他才真正的对书法痴迷,因为在这一年当中,张伯驹遇到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是养父张镇芳给他介绍的一门亲事,对方名为李月娥,是一个安徽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月娥是没有读过书的女子,谨遵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起初张伯驹跟她是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李月娥也总是将苦闷的烦心事憋在心中,为了促进夫妻感情,张伯驹就提出教她读书写字。

两个人也逐渐有了一些话题,张伯驹更是教她描摹书法,为了教妻子,也是为了自己学习更多的书法艺术,张伯驹开始在民间收集各种书法帖,有价值连城的,也有一毛不值的,当时他的家境还是挺富裕,他自己也是在金融界当中也是有一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一路烧杀抢掠,为了保护文物,张伯驹就把自己的家产全部变卖用来收购文物,当战火烧到家门口时,他带着文物和家人前往了北平,由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初到北平的时候全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好在我党听说了张伯驹来了北平,便立刻给他安排住处,安心住下来的张伯驹,也在北平展开了工作,他参与大学生助学运动,为赈灾募捐等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后,张伯驹就将自己保留下来的文物全部上交给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就有陆机的《平复帖》、李白的《上阳台帖》、杜牧的《赠张好好诗》、《千字文》等等,而每一件都可以称为国宝级别,根据估算这些文物价值1136亿元,然而张伯驹的晚年生活就过得非常拘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病危时,他的家人想让他住进高级一点的病房,但医生以级别不够拒绝了他们,后来还是在博物馆的帮助下,才住进了条件较好的病房,当张伯驹听说了这件事后,曾感叹:现在的人都掉进钱眼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