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心理学的桃花源,我是豁然开朗。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呢!本期是第六期,倒计时罪犯侧写二十四小时上篇。随着暑期已经过了2/3,心理学的桃花源(暑期版)也渐渐走入尾声,但是,这个夏天,一直和你在一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只推理谜,我非常喜欢悬疑推理类的题材内容。比如强烈推荐的有: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系列小说、东野圭吾的作品集,还有国内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中,除了惊心动魄的剧情、缜密烧脑的逻辑,蛛丝马迹的洞察力,还有那些犯下了罪行的罪犯,他们的心理情况和心理状态,也就是他们犯罪的理由和原因也同样引起了我的关注。很多电影有描写到杀人狂穷凶极恶或变态行为,比如,《沉默的羔羊》中的“野牛比尔”是一个变态杀人狂,不仅犯下一连串杀人案件,还剥下死者的皮;又比如电视剧《犯罪心理》中一些残忍的杀人凶手。

而在强烈痛斥和谴责凶手惨绝人寰的行径时,我们来换个角度去审视那些罪犯。近期暑假大热霸屏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男主角,放到现在就是“犯罪心理学家”——张小敬,长安城不良帅,相当于现在的刑侦队长,他对办案审犯人很有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好友徐宾也曾说到:“张小敬做不良帅,见的都是恶人,但他并不先判定其恶,而是查。每逢审问,他必先细读其户籍、赋税记录,访其过往行止。据此,分析出,犯人心中缺失的东西。求而不得,才是人作恶的根源。因此,经他审问者,常常被击中心中隐情,痛哭流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今天我们就以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首先犯罪人可分为两类:有危险人格的犯罪人与有危险心结的犯罪人。所谓危险人格,是指因人格问题而导致其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重复威胁或持续危害的一种人格心理现象。所谓危险心结,是指因心理创伤而致的心结使其出现了令人意外的犯罪行为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在出生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处于弱小与无知状态,所以,人在早年成长中心理活动更多地受到外界的影响。心理发展又具有关键期,错误的抚养方式一旦持续到关键期结束,那么在这期间形成的人格问题就会伴其一生并对其心理和行为发生着终生影响。根据李玫瑾教授的分类,后天所致的危险人格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匮乏性抚养,也就是缺乏充分物质保障和缺乏情感的抚养,让弱小的还不能独立生存的孩子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当他们不得不挣扎着自我生存时,只能通过“不择手段”的方式,而这种行为恰恰与违法或犯罪行为接近。第二种则是溺爱性抚养,与前者相反,是爱的泛滥和无原则放纵式的抚养,让弱小且无知的孩子从小处于一种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的境地。往往他们在走入社会之后,过于任性、自私,经常侵犯别人的权益和公共利益、无视规则、道德甚至法律。(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李玫瑾.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 Study of Criminal Psychogenesis for Cri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2版(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8.

关键词:心理学 犯罪 童年经历 法律

后续:今天的内容就已经全部讲完了,敬请期待罪犯侧写二十四小时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