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诗句,本是一组诗,但是为人所熟知的往往只是其中一首。有的是组诗前后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例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人们所熟知的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而不知第二首: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那是因为这两首是苏轼为朋友惠崇两幅不同的画所题的诗,所以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自然就可以看作两首独立的诗歌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今天并不是讲这两首诗,关于这两首诗,之前的文章已经解读过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进行阅读:

https://www.toutiao.com/i6671136151299949064/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苏轼的另外一组诗,彼此之间是有相互关联的,但很多人只知其二,不知其一。故而对其中一些诗句的理解发生了偏差和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组诗就是大文学家苏轼在北宋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期间写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两首诗都是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第二首就连小学生都会背诵。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在于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价说这两句“成为西湖定评”,就是说苏轼这两句就是西湖的金字招牌了。不少诗词评论大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来之笔。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诗人的着眼点所在乃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真是妙不可言。

但是关于这个比喻的解读,却发生了分歧,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据。还有一类人说无所谓何者浓妆,何者淡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个答案就藏在第一首诗里面。我们说了这是一组诗,彼此是有关联的,而关联是什么?我们且来读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第一首很多选本不再收录,故而鲜为人知。虽然这首诗不像第二首那样瑰丽新奇,但却是理解第二首的重要线索,同时也是不错的写景诗篇。

第三句“此意自佳君不会”中的此意是什么?诗人在第一首没有说,但是读完第二首,瞬间豁然开朗,这里的此意不正是第二首描绘的诗情吗。所以第二首实际上是对第一首的补充和注释。而且第四句“一杯当属水仙王”说的是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表面诗人是在饮酒的,这也就对应来标题里的“饮”字,这些都是第二首所体现不出的。

另外回到上面的争议,究竟是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还是浓妆的西子?这个答案就在第一首的第一句“朝曦迎客艳重冈”。一个“艳”字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这一个“艳”字正好对应第二首的“浓抹”,我们常常说“浓妆艳抹”。由此观之,诗人说的“浓抹的西子”应是“晴天的西湖”,但不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而是“朝曦迎客艳重冈”,是指西湖绚丽多姿的晨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样,十二这样的解读你是否认可呢?《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有没有带给你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欢迎你和十二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作者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