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3日举行的首届院士论坛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毕思文就量子遥感成像技术与应用,与大家分享了该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未来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物理学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代表,量子力学是物理学的前沿。”首先,毕思文介绍了量子要的基本概念和技术特点。他表示,量子遥感是来自量子世界的遥感科学技术。量子世界具有经典世界没有的奇异性,如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隧道效应、状态共存等,这些奇异性是量子遥感特性研究的内容。

毕思文感言,虽然是第一次来莞参加论坛活动,但收获非常多,因此他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二十年来研究量子遥感所取得的成果和相关产品。

“首先是量子图像处理系统。”毕思文介绍到,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用图像处理、工业探伤图像处理和军事瞄准制导用图像处理等系统。数据表明,使用量子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图像清晰度提高2-3倍,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组织。 同时,图像边缘清晰平滑保持度提高2倍左右,为医学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数据。

毕思文解释到,量子图像处理系统是在现有硬件设备成像基础上进行量子去噪。医用图像处理系统已在五家三甲医院进行应用试点,受到专家和医务人员的高度认可,现已进入模式固化阶段。

接着,毕思文说到,第二个是主要有生物医学、军事侦查、环保和气象监测、地质探测等领域用量子成像模块。量子成像模块依托现有的硬件设备通过量子模块的植入,可以实现成像距离和成像清晰度提高3-5倍以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图像处理技术成为了一门引人注目、前景远大的新型学科。

小至个人的生活、工作,大到宇宙探测和遥感技术的应用,量子图像处理技术是其他任何图像处理技术都无法比肩的。毕思文表示,量子成像模块应用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只要有远距离高清晰度需求的成像领域均可通过量子成像模块的植入来实现,市场空间非常巨大,他建议,东莞可以开展一些类似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高新技术与理论研究。

毕思文简介:

毕思文,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美国SPIE量子遥感国际会议主席。长期从事量子遥感、量子光谱成像、量子探测与识别、数字人体基础理论与应用等研究。

2000年03月,毕思文院士开展量子遥感探索研究,20年来,毕思文院士带领团队取得多个突破性的进展和创新性的成果。(文/叶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