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城风味小吃丰富多彩,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文化内涵
光饼
光饼,又名福清饼。据传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师由山东来融平定倭寇。为了不让目标暴露,军中不能举火烧饭,于是战前烧制烤饼作为干粮。烤饼在山东烧饼的基础上,加入适量的食盐和碱,以防止北方将士水土不服,撒上芝麻增加风味,中间钻孔穿上麻线,以便挂在士兵胸前作为军粮。光饼制作手艺,后来传到民间。福清人为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把这个烧饼称为“光饼”。
正宗的福清光饼以上等面粉为主要原料,捏成饼状,拍上芝麻。稍发酵后,放入事先烤红的特制饼炉内,再用当年新采的松枝点燃烘烤,到酥脆后铲下出炉。饼色金黄悦目,气味芬香诱人,食用酥脆可口。虽然烤制光饼的工艺没有什么秘方或绝招,但奇怪的是:无论多么高明的光饼师,也只能在福清本土才能制作出上述色、香、味俱全的“福清饼”。
旧时融城何厝巷口与学前街的光饼店都很有名,但饼质最精、饼面最大的,当推大北街光饼店,许多居民宁愿多跑一段路程到大北街去购买,以饱口福。
蛎饼
蛎饼是因海蛎做馅而得名。
海蛎即牡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海中牛乳”之称,与蛏、蛤并称“海味三宝”。
蛎饼的制作方法是:用大米跟黄豆按4比1的份量混和,加适量水浸泡后磨成浆;以海蛎、紫菜、肉片为馅,先把少量浆放置在特制的蛎饼铁瓢上,装进内馅,再糊上浆,成为饼状,然后放进油锅里炸熟,即成为蛎饼。鲜炸蛎饼颜色赭黄,外酥内软,喷香诱人。旧时县城居民过年,家家户户都排长队去磨米浆,准备炸蛎饼。这种热闹的场面,成为过年旧俗的一道景观。
煎饼和肉饼
煎饼。是用上等的面粉擀制薄皮,用猪的后腿肉切成薄片,渍上酱油、糖汁,再加嫩韭菜作馅,包裹之后,放入特制炉中,用炭火煎熟。其皮薄、馅香、韭味四溢,香酥可口。
肉饼。肉饼是用猪板油加入上等面粉擀成薄饼,包上猪肉、香葱、水油,放进光饼炉,用松针火烤熟。具有皮酥、馅油特点,入口即化。
旧时县城宦街尾阿四煎饼肉饼店最为有名。他们白天做零售生意,晚上批发。小贩将饼用红色圆形斗仔装着;拴上小绳挂在颈部,垂于胸前,手上提盏避风的照明蚌灯,穿梭于城关七街三十六巷沿途叫卖,直到天色微明,方才收市。因是晚上叫卖,群众戏称之为“夜游神”。
芋粿
福清芋粿以米浆为主要原料,加上芋丝,、虾油,放在蒸笼上蒸熟,待凉却后切成三角形,再把它放入油锅里猛炸,即成炸芋粿。竽粿表面金黄悦目,掰开内部则白若凝脂,美味诱人,是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
旧时融城以福顺芋粿店炸制的芋粿最为有名。据说,老板福顺的芋粿生意只做上午半天,售完为止,因此购者踊跃,生意反而更加兴隆。
春卷
春卷的主要馅料是福清的海味特产蛏。春天是产蛏季节,蛏肥味美,春卷多在春天卷制,故也称蛏卷。
春卷是用精粉加水揉成面筋置于手中,然后粘在平底锅上旋转三百六十度,经锅下微火烘烤,即成一张圆形的薄饼皮。一个春卷要用两张薄饼皮重叠起来做为卷皮,以煮熟的蛏、笋肉丝、豆芽菜、韭菜炒洋葱等为馅料,卷成上有开口,下有封底的圆柱形春卷,然后放进油锅里,炸到微黄,即可出锅食用了。
咸酥花生
福清各地均有种植花生,尤其是龙高半岛沙质红壤所产的花生,果仁饱满,含油量高,是食用珍品。优质的“福清咸酥花生”就是以它为原料,加工焙制而成。
旧时县城后埔街“双利花生焙”所焙制的咸酥花生,名闻遐迩。咸酥花生的制作过程:首先把新鲜的花生果洗净,放进特制的大楻鼎里,用百分之五的盐水浸泡,再用大柴火蒸煮熟。然后把花生捞起,摊在特制的大竹篦上晾干。以后再把晾干的花生连同竹篦抬放在焙花生的土坎上,土炊是用砖石砌成前低后高有斜度的灶。大柴放在灶门口燃烧,其热度顺空气通过坎道烘烤竹篦上的花生,最后通向烟囱。土坎之上左右各置一竹篦,叫鸳鸯篦,以便将一个篦上的花生翻动到另一个篦上,把下面一层先焙熟的花生,翻到上面,如此翻动三次,约须十几小时,才算烘焙完成。咸酥花生果剥开外壳,花生膜随手搓落,花生仁既酥且脆,又带微咸,十分可口。福清土话云,“花生那是壳,食了莫的了(意上瘾断不了)”。意思是说,咸酥花生一食就会上瘾,虽然唇焦舌干还不忍释手,其诱人魅力,可想而知。
旧时县城居民生活简朴,常常端上一盘咸酥花生,拿出自酿的米酒或番薯酒,邀请二、三好友,敞开心怀,谈天说地。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也都备有咸酥花生,作为待客的佳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