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现在政府开始执行“房住不炒”政策,剔除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让更多人有能力购买到中意的房子。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无论房价如何平抑,还是有大量购房者无力承担高昂的房价,这是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也是不可避免的。

无力购房的购房者难道就一定要面对如此惨淡人生,一辈子面临居无定所的生活?不,政府并没有放弃改善这部分人的居住生活。住房的保障制度就是专门针对这部分购房者的政策。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保障制度其实很早就建立了,但一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住房保障范围过小,只能满足最底层居民的居住需求,这就造成了满足购买保障房要求的购房者根本没钱买房,有能力购买保障房的却不符合要求的尴尬局面。其次就是保障房的供应严重不足,政府每年建设的保障房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很多申请成功购房人,五六年后才能住进保障房。最后就是中国经济增长太快,申请标准更新速度太慢,导致个别城市最底层的居民都不能满足申请条件。

但在此轮调控中,政府为了落实“房住不炒”政策,已经开始逐步优化住房保障制度,把保障房的不足之处全部进行改革,在不久的将来将覆盖20%以上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无力购房的购房者未来将有可能梦想成真,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

一、政府加速建立“立体住房保障房”体系,对房地产市场实现釜底抽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中,政府就开始落实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在2011-2015年五年时间里政府一共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初步建立了住房保障制度的雏形。在最新的“十三五”规划中更加明确提出:全国各地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立体住房保障制度,并且力争把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在国家级规划中明文确定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不但保证了各个城市对保障房建设的重视程度,也促进各个城市对保障房的建设速度。

二、保障性住房供应量进行严格规定,要求各地保障房的覆盖率必须超过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直接对各地的保障房的数量进行了严格限定,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各个城市的保障房的数量必须达到常住人口的20%以上。这就保证了各个城市对保障房的建设力度,也加快各个城市的保障房的建设速度。

在这个最低标准之下,各个城市也相应针对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基本上都是在标准之上进行提高,例如南京、青岛、南宁都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保障房的覆盖率达到23%,武汉预计在十三五期间保障房的覆盖率达到24%,青岛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保障房的覆盖率达到40%。

这就保证每个城市都有大量保障房的供应,避免出现以前申请人等待多年都没有房子的情况。

三、保障性用房的土地必须在土地供应计划中单列,保证充足保障房土地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要求各个城市在土地出让计划中必须把保障房的土地需求单独列出,禁止挪作他用,避免以前土地供应中保障房用地被商品房用地挤占。并且要求保障房用地供应处于供应序列第一位,每年必须保证充足的保障房用地成功出让,才考虑商品房用地的供应。对于根据法律法规收回的闲置用地、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储备用地、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指标,首先考虑的满足保障房用地需求。

四、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每年合理调整保障住房的申请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障房最被人诟病的就是申请标准更新速度慢,远远低于居民的实际水平,导致保障房根本不能保障最底层居民的居住需求,成为空中楼阁。但是在最新的政府保障房规划中明文规定各个城市要依据当地城市的经济水平、保障对象的承受能力及建设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保障房的申请标准。

因此,最近几年各大城市频繁的更新保障房的申请标准,尽可能覆盖更多购房人群。

五、资金、财政、税收、融资全力支持,土地出让金收益最低10%必须建设保障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出让金最低10%用于建设保障房。为什么之前各个城市保障房的建设力度不高了?首先就是资金问题,之前政府一直对保障房资金没有进行明文的规定,保障房的建设一般来自与各个城市的财政收入,各个地方政府没有太大的动力挪用建设城市的资金去建设的保障房。在此轮改革,政府划定保障房的建设资金,要求土地出让金的10%必须拥有建设保障房。而且这是最低标准,只能高不能低。

保障房建设的各项税费减免。保障住房在各种环节也是要征收税费的,特别是在建设及运营项目环节的各种行政性收费,这对保障房的成本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这些收费都是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因此政府要求各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动用财政力量,加大对基本保障住房的税费减免,从而降低保障房的成本。

鼓励房企进入房产领域。通过政策倾斜、税费减免、降低资质申报门槛、建立重点企业名单等多种方式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到保障房的建设。

支持动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保障房资金。为了支持保障房的建设,政府鼓励动用各种手段金融工具为保障房建设资金融资。首先支持符合保障房建设的企业发现债券进行融资;其次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加大对保障房的信贷力度;接着还要求商业性开放各种信贷产品支持保障房的建设。

来源:冷眼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