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如果你在国内从事金融行业,不提“金融创新”好像就被时代抛弃了一般。但问题是,世界上只有中国对金融创新如此感兴趣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和自然资源一样,金融能力也是一种资源,特别是在当下,常被当作解释世界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实际上,“金融资源不平等”由来已久。比如我们都熟悉的“布林顿森林体系”,就不是市场自由竞争、选择的结果。而是美国利用自身超强的经济实力,以及其他主要国家在二战中损失过大的历史关口,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世界货币和美元挂钩的制度。由于美元的含金量是确定的,美元因此也被称为美金,并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在1971年美国宣布切断美元与黄金之间的直接联系,即不存在固定的美元含金量,即“金本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浮动汇率开始逐渐成为主角。但依旧未能妨碍美元的“霸主”地位。

从1971年至2008年,美元不乏挑战者。80年代的日元,2000年的欧元都被认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美元“一家独大”的格局。

但事实是,当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强化了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力。我们常说的货币量化宽松(OE)政策非但没有降低美元的影响力,反而让世界对美元越来越“上瘾”。这也就不难解释,当美联储于2016年决定退出QE政策并渐进加息后,世界很多国家的汇率都出现了较大波动。

从某种程度上看,强势美元带来的金融资源不平等,是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不难理解,当金融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极少数金融机构和人群积聚时,分配不均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分裂,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实际上,为了解决“全球资源不平等”,几十年金融人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在朱嘉铭看来,解决方案的思路无非是两种,一类是“自上而下”的解决方案;另一类则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方案。

虽然不尽完美,但欧元的使用可以被看做是一次成功的“自上而下”改变全球金融不平等的尝试。

首先、欧元的流通帮助欧洲一体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其次、欧元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储备货币,而且是作为美元之外的一种必要补充;最后、欧元经历了欧债危机的考验,证明了其是有应对危机的能力的。

但和我们普通人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则是“自下而上”的金融创新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你无疑会更好地理解近年来中国的一些金融改革尝试。

2006年出版的《穷人的银行》一书,让许多中国人第一次认识了尤努斯,这也被看作国内金融机构真正对待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发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努斯在实践中发现,“造成穷困的根源并非懒惰或者缺乏智慧,而是一个结构性问题:缺少资本。”大家都知道,一粒玉米只是一个谷物,但一万吨玉米就是资本。因此,如果穷人们不能把钱攒下来去做进一步的投资,加上当地一些放贷者提供的借贷利率高达每月10%,甚至每周10%,就会导致穷人不管如何努力劳作,都不可能越过生存线水平。因此,这些穷人迫切需要一家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随后,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立了一家“乡村银行”,主营业务就是向中低收入的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大家也许不知道,国内最早一批从事P2P业务的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就多次强调他是尤努斯的学生,其经营理念也是来自于尤努斯的启发。

再比如,我们近两年接触的“众筹”,其初衷也是为了打破金融的垄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笔者接触的一位手工业者,他想设计造型独特的电脑机械键盘,但却无法从银行获得启动资金。因此,他将大样放在网上做“众筹”,希望筹集启动资金。作为参与首批“众筹”的客户,则可以获得首批键盘价格打7折的优惠。

毫无疑问,这类“众筹”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如果“众筹”发起者没有完成产品设计呢,或者是这个发起者直接卷钱跑路了。相似的问题在P2P创新中也存在,“你想要利息,人家要的却是你的本金。”

但如果我们从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看,P2P和众筹这种创新的源动力,都是希望摆脱金融资源的垄断。细心的读者也不难发现,时下火爆的比特币正是诞生于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可见,无论比特币如今是否已经成为一种金融投机工具,其创立初衷也是为了解决个人对主权货币的依赖,以及解决主权货币币值不稳定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时间来到2019年,互联网社交公司脸书带着它的数字货币Libra,来到了世界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经济学人》一向对金融创新保持警惕,它曾写道,“当前许多致力于重新设计西方金融体系的努力都是不可靠的。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没有内在价值,也没有中央监管,容易受到欺诈,还会消耗电力和计算能力。PayPal 和苹果支付 (Apple Pay) 等数字支付系统只是借助了借记卡和信用卡系统,而不是削弱其影响力。2015年,Facebook 推出了基于银行借记卡的支付实验,但失败了。”

但周小川却认为,即便Libra存在许多疑问,但相比以往的数字货币有两大进步:

第一、Libra吸收了以往加密货币尝试急于求成的教训,能够避免币值的大幅波动和投机成分。

周小川透露,人民银行在三年前内部就讨论过,如果搞加密货币,应该参考香港的经验,发钞模式可以是中央银行发钞,也可以由商业机构发钞。发钞行过去是汇丰和渣打两家,香港回归前增加了中银香港。三家发钞行明确每发行7.8港元必须有1美元的备付准备,相当于100%备付准备金。

周小川认为,随着加密货币交易市场出现巨幅波动,大家现在都强调100%备付准备。具体至Libra,并没有说清楚托管量怎么计算,谁来托管的问题。毕竟自己托管会有比较大的问题,因为这中间有比较大的利益动机,而外部不知道你是不是真正做到了100%的准备。

第二、Libra瞄准了跨境业务。

从发达国家来看,由于他们的支付总体已经比较便利,所以新科技对降低成本对发达国家的作用没有发展中国家大。对有Swift系统的发达国家来讲,现有的支付方式效率差异不大,小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移民、半移民式劳工,产生大量的汇款,但跨境交易特别是汇款效率不高。

Libra就是抓住了其跨境交易成本比较高、时间拖得比较长、效率差、用户不满意的痛点。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电子化水平不至于使得汇款效率那么低,这主要还是政策原因导致的。发达国家担忧资金汇出,包括用途和是否鼓励移民。发达国家对于资金汇出有所担忧,以及担心是否会形成对移民产生一种鼓励政策。发展中国家一般对于资金回流是欢迎的,但内部可能存在外汇管制。无论流进流出,也都存在比较大的汇率风险问题,以及反洗钱、反恐怖融资问题。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Libra并没有那么神,和主权货币竞争这一条它就过不去。

无论如何,这也说明金融创新的动力并不完全来自于金融本身,而常常是由那些试图打破金融垄断者来推动的。显而易见的是,在这个历程中,所有人都在经历着伟大的冒险,对普通人来说需要仔细甄别其中的风险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