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模式,2010年5月17-21日,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UBPA),以“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为主题的乌镇案例馆,揭开了神秘面纱。展馆展示了实体搭建的乌镇水阁、天人合一的保护模式、古色生香的古厅民居,以及乌镇皮影戏表演,砖雕、木雕、竹雕演示和乌镇影像图片。这是乌镇景区的“实物模型”,更是古镇保护与开发“乌镇模式”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现在它是戏剧与互联网之都。早年的乌镇,是无数文艺青年的必去之地,水阁、拱桥、乌篷船构建成了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再撑着一把油纸伞,仿佛成篇的诗句就在嘴边,在下着些小雨行走在古镇里,好不惬意。乌镇这个词不再仅仅只是古镇的意义,它被赋予了戏剧、文化、科技、信息等更多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镇在开发中坚持“历史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具体实施了遗迹保护工程、文化保护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等“三大工程”,令乌镇充分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乡古镇风貌,由此形成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旅游区内部的城市景观堪称完美。旅游公司将各家店铺精心安排在了一幢幢极为质朴的传统建筑之中,以确保游客能够看到各种当地美食和特产,比如葱卷和蓝印花布。200 多名清洁工将石板路面打扫得极为整洁。人行道上没有垃圾,街面上也没有晾晒衣物。不管走到哪儿,你都可以看到适合自拍的背景——流动的绿色运河,带有斜坡的瓦房屋顶,美丽的石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年前,乌镇是中国正在被城市化掏空的众多小镇之一。在一场大火毁掉镇上很大一部分建筑之后,乌镇人陈向宏看到了将这里重建为旅游景点的机会。可供开发的旅游元素并不多。这里没有值得制作明信片的山峰,也没有大型河流,只有运河——那是古时候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建造的。此外,这里还有正在衰败的传统建筑。工人们修复了古建筑,并彻底重建了一些房子。这项工程始于乌镇东部,后来扩展到了西部。居民被迫搬迁,工厂也被关闭,输电线被埋到地下,运河得到了治理,停车场、游客中心和旅馆出现在了镇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乌镇更在不断完善和充实景区品牌文化内涵上进行创意突破,除向世人展示乌镇特有的民居水阁、老宅深巷、船拳皮影和民间作坊以外,还深层次地挖掘了民间传统文化,把许多鲜为人知的民间节俗、寿俗、礼俗、婚俗、衣俗等和丰富多彩的“蚕文化”推向旅游前沿,让茅盾笔下的“老通宝家乡风情”走出千百年尘封的古镇。乌镇还举办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连续两年举行了民俗风情浓郁的“乌镇香市”,从而获得了媒体及游客的极大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镇商业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乌镇戏剧节的举办,自2013年起每年十月的中下旬,总会有很多喜爱戏剧的朋友来到乌镇,当乌镇的文化与戏剧的文化相交融,乌镇也因此焕发了新的光彩,戏剧节也为这个千年古镇带来了无限生机。2014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在乌镇举办,并宣布将永久落址乌镇。此时的乌镇就不再只具有旅游、戏剧、文化的意义了,在这之上又赋予了科技、信息的新意义,也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知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而言,乌镇开发的模式经验有典型意义,它在管线地埋、河道清淤、修旧如故、控制过度商业化等方面的成就,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古镇保护开发中首创或成功运作的典范。虽然乌镇经过了高度的商业开发,但是相关部门尺度控制的不错,没有过度开发,至少截至目前,这仍旧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