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银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角色转变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18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增至1.89%。报告指出,近五年来,银行不良资产呈现上升趋势,不良贷款余额增加。2018年正常类贷款额度较小幅度稳定增长,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显示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损失有所好转。

大型商业银行近三年来不良贷款余额每个季度均居四机构之首,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为稳定。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量较大。

报告指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始终是银行不良资产的最主要来源,本轮银行不良资产中,农村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资产有抬头趋势;未来银行贷款量因对小微企业贷款政策支持,还将大幅提高,如不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即便短期内银行不良资产可控,长期仍然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总体看,不良资产的供给充沛,不良资产包的市场价格将回归正常区间,但存在大幅上扬的空间和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崛起

在信托公司领域,2018年以来,信托行业的违约事件和踩雷事件不断,信托公司收购的银行不良贷款难以处置最终演化成自身的不良资产,在严控增量风险的监管政策要求下,预计未来信托业的整体不良率将不低于商业银行。

在证券公司领域,不良资产主要体现分为三种,一是证券投资类的;第二种是非证券投资类的;第三种是或有负债类的。2018年,资产证券化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证券公司存在诸多缺陷、缺乏风险管理机制,证券公司不良资产率不断提升,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在保险公司领域,保险业局部流动性风险隐患显现,部分公司过去高度依赖中短存续期业务,资产负债错配严重,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由此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业务。当前,保险业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的风险逐步暴露,一些体制机制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可以预计近几年保险公司对不良资产的供给量会有所增加。

在财务公司领域,近年来,我国财务公司在转型升级的探索中会面临诸多风险,在探索创新型发展过程中亦会形成更多不良资产。2014至2017年,我国财务公司行业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截至2017年末,我国财务公司行业不良资产率降至0.03%。

在金融租赁公司领域,当前,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仍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在租赁业务开展过程中,逾期货款的增加使高运营成本的金融租赁公司不良率持续攀升,不良资产供给量不断增加。2018年,金融租赁行业不良租赁资产率为0.93%,在未来几年内,金融租赁公司的不良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所增加。

在P2P网贷公司领域,P2P网贷公司不良资产主要来源于不良贷款。相对于银行和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规模而言,P2P网贷行业的不良资产规模较小,约为1.3万亿元。但在当前的经济情况和行业背景下,P2P网贷公司的不良资产已成为新兴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非金融机构的机遇和挑战

蓝皮书认为,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根据种类及成因等多种因素,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往往难以确定,质量普遍较低。债权类和投资类不良资产价值不稳定;固定资产类和存货类不良资产市场风险较大。不良资产实物居多,为促进流动性,处置周期一般较短。而应收账款形式价值难评估、难监管。

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2万亿元,增长存在提速趋势。各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股份制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应收账款高于其他企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变成坏账的风险,不同行业的应收账款不同,潜在的不良资产存在行业化集中的特征。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方面,2016年中央层级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达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地方企业“僵尸企业”数目更为庞大,亟需处理。

蓝皮书分析称,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上升,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不良物权规模增大,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中的机器设备,未来将会形成巨大的机器设备不良资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不良资产处置端的新格局

目前,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端包括四大AMC、地方AMC、银行AIC以及国资背景债务处置平台、境外机构、民营AMC等主体。

报告认为,四大AMC设立之初的主业是不良资产处置,多年商业化经营使主业地位逐渐弱化,当前四大AMC不良资产主业不突出。根据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稳定发展趋势,由于政策、环境、金融将官日趋严格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不良资产规模将稳步上升,四大AMC回归主业是大势所趋。

而不良资产处置端“4+2+银行系+N”竞争新格局的形成,各类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各有优势与不足,四大AMC与其他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大中型金融机构进行战略合作,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而随着四大AMC回归主业,也将深耕不良资产的细分市场和重点领域,转变业务模式,形成其核心能力和独特优势。

蓝皮书特别指出,银行AIC的横空出世与大有可为。根据近年来的政策,银行AIC主要从事银行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对未能转股的债权资产可以进行重组、转让和处置。银行AIC作为推进债转股及配套支持业务、降底企业杠杆率的实施机构,与四大AMC、地方AMC不仅在处置不良资产上各有侧重,在资金来源、业务范围、处置方式上也有所区别,形成多类型、全方位的处置机构群,更好地发挥化解金融风险的功能。

蓝皮书分析称,银行AIC背靠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较为灵活的业务运作模式、有高额注册资本和多元融资渠道,随着银行AIC的逐步发展,有利于加速推进债转股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将更具专业化和更有效率。

蓝皮书也强调,仍需关注银行AIC存在的问题,如,如何协调债转股长远发展目标与短期股东回报需求的冲突并使之符合监管要求,如何处理银行AIC面临着双重公司治理困境等。

总体来看,银行AIC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未来将通过实施债转股及相关配套业务,在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