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秀娟全家福

女教师“绝笔信”维权事件,是一个家庭与公权力在权益上的对抗,女教师想讨回公道,控诉公权力的滥用,而官方则是在想方设法地围堵上访的同时自证清白,大喊无辜。尽管官方已经有相应的通报出来,但是因执法记录仪“没电”,又让真相扑朔迷离。

谁对谁错,现在还难以辨析,但是女教师在维权的成本和难度上,要比政府大得多,特别是发生在县域生态的环境中。封建时代留下的官官相护做法,能够为“罗烈”们提供很大的庇护,而李秀娟则不然,能够为她提供帮助的是公众舆论和真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沉默的螺旋”的上演,联名信疑似动手脚、绝笔信代笔、私用公章等被证实,舆论走向对于李秀娟极为不利。

中国历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而今天,教师的地位一直是让人调侃,也收到来自物质衡量标准这一现实的挑战。今天的许多教师,特别是县域社会里的教师,不仅工资水平低,许多利益得不到保障,在教师圈子里,没出事的时候,你受人尊敬,出事的时候,整个圈子都想与你撇清关系,并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的弊端。

李秀娟事发前,本有一个幸福的和谐家庭,丈夫还是一名校长,就这些的诸多因素,她也是这个教体系统中让许多同行羡慕的对象。当女儿发生事故之后,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与女儿就读的谈赔偿、对方要求司法鉴定,而司法鉴定又需要学校方和教育部门盖章,即使通过“不当”的途径盖了章拿到了鉴定,也还走不了司法程序,李秀娟在公开的澄清信中提到,没有律师愿意代理,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即使能走法律途径,李秀娟不一定能赢得官司。接着还是上访,越级上访又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毕竟李秀娟已经被扣上“寻衅滋事”的帽子,尝到了被拘留的苦果。

信访制度的存在是补充司法制度的一些不完善,最大限度的避免冤假错案。地方政府为何会这样布局缜密去大动干戈地对待、围堵上访者。在进京前就知道你要上访,便有领导来家里劝导,你在医院治疗、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也有“不让他脱离视线”的眼睛,你在北京上访的时候,还能碰到“拍肩膀”的神秘陌生人。一切都像在《1Q84》里所描述的一样,你的周围有无数双“眼睛”,特别是对于政府眼中的“麻烦”制造者。

在赔偿无果、司法无望、上访无门、举报被骂的之后,李秀娟看这自己受伤的女儿,心里或许会更加难受。一个家庭与公权力之间的抗衡,在没有监督和法治的保障之下,其结果可想而知。不管怎样,李秀娟的维权事件,只是当下众多县域政治生态里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