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朱棣得位不正,终其一生都是心结。朱允文相对仁厚,还被这么多人出卖,何况残暴滥杀的朱棣,他两次除掉宫人,不就是疑神疑鬼,朱棣只是削弱了北元,并没有消灭,要不然他也不会加强九边的防御。朱棣根本不在乎北元的领土,要不然怎么会撤掉了漠南诸卫,如果要加强防御,完全可以派驻重兵,迁都京城要用大量兵力来守卫京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只想干掉北元,古人不比现代人,看不上那地,况且朱棣之所以加强九边,就是知道自己灭不了北元。再宽厚的帝王也不会在削蕃上软绵绵,朱允文就是心慈手软,还念及一点亲情,不然朱棣早在南京就被移藩了。朱棣的实录还在,还有朝鲜实录、民间史料佐证,文官最多也就是骂骂了,翻不了天,蒙古可是时不时南下打包谷,北方必须部署大量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还喜欢亲征通过军功来威慑天下,如果首都不靠近前线,最后弄成节度使这种尾大不掉的玩意就惨了。再说,北方有九边重镇,除了英宗、世宗、崇祯鞑子打进来过,京城一直是安全的,明朝不可能出现藩镇割据,总兵没财权和行政权,还要受巡抚辖制,朝廷还派镇守太监监督,被敌人三番五次的兵临城下,时刻处在危险之中,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去加强防御,跟宋朝的开封一个样,国家的消逝的时候,大部分地区还在掌控中,只因京城沦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朱棣定都京城,硬生生的把北方防线回撤了好深,硬生生的把原本离边境上千里的京城变成了前线,导致了北方大部分兵力,全国大部分资源不得不向京城倾斜,就这还被蒙古人三天两头打到国都外头,造成战略上的极端被动。而定都京城才会有漕运的问题。首先南直隶和浙江的赋税要漕运吧?其次定都京城造成了京城人口的激增,这时候北运的粮食岂不是更多?还有你举的例子也不恰当。河阴之变不能当作一场简单的叛变,河阴之变实质上是北魏六镇之乱的一个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关键的是,河阴正是离洛阳近导致叛变陡生肘掖之间,北魏朝廷才难以招架。这一点上南京则完全不用担心,就连靖难中,要不是李景隆的优秀操作以及最后打开城门,凭燕军不可能攻下南京。南宋没有参考性,同理还有东晋,本身就是北方首都自己玩炸了跑路到南方的,只能看出来北方那些“必定胜于南方”的首都都带不动的政权,到南方反而能续一波命,恰恰说明南京地理上的优越性,就更没代表性了,只不过是一个影响力都没出过江浙沪的实际军阀而已,都属于政权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南方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类问题我为应该举南朝宋梁的例子,政权本身有活力,都取得过北伐重大成果,但是成果后来都难以巩固,这才是南京作为首都其本身局限导致,定都南京,北方看似有军镇之危。实际南方仍有巨大经济优势,有很多手段制衡北方。而且朱棣之时,水军异常厉害。只要在南北贸易上偏重海权,掌控北方没有那么难。比在北方死扛好多了,最后一说,即使丢掉北方的南宋也比南明能抗了不知道多少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朱元璋定都南京市,我觉得,压根是朱棣得位不正,待在南京没安全感,迁都京城就是个馊主意,每年运漕粮的费用,就可以养活一大支军队,还没算为了保证运河通畅,用在治理黄河、维护运河的费用,况且京城城没有可靠的屏障,屡屡被敌军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