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篇文章又在朋友圈迅速传播,名为《国家面前无奶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又有一篇文章在朋友圈里刷屏,名为《为什么写《国家面前无奶茶》的人又蠢又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篇文章的爆红,让众人热血澎湃,纷纷立下flag:为了国家,再也不喝Coco,一点点等品牌,处处洋溢着爱国志士在食品方面奋力抗争的情怀。

然而第二篇文章出现后,朋友圈内迅速倒戈一片,许多人默默删掉了之前转的那篇文章,在分享这篇文章时感叹千万别被蒙蔽了双眼,看不清事实就胡乱跟风转发。

此后,Coco也发布了官方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一天时间,事情仿佛出现了“360度反转”,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措手不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转?

首先,写作者与涉及方可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即对此事了解程度不同,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传播的便可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信息,甚至歪曲事情真相。

其次,写作者很多时候会对信息进行加工,读者所接触到的一般是加工过的信息,虽然大部分时间这样的处理能降低理解难度、提升传播效率,但是容易因作者的立场态度等因素影响传播的信息,读者读到的不是“事件”,而是“作者心目中的事件”。

还有,因为社会的信息供应方式在不断变化,信息提供者不止一人,发表的评论见解也有不同角度,出现一种观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与之针锋相对的另一种观点,或者是百家争鸣。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只是默默吃瓜、茫然无措吗?

亦或是众说纷纭时随便站队、随波逐流呢?

这个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小事件经过媒体传播可能迅速发酵,波及成千上万人。我们又如何独立潮头,冷眼观潮起潮落,静心做清醒读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看清“证据”,凡事被评论的时候都需要“有理有据”,特别是议论性的文章中的关键证据,即做出判断的依据。需要逻辑明晰,条理分明,证据还需要直接有力证明,仅仅依靠相关也许不能直接支撑所述观点。

其次,分辨信息提供者是否可信,若是事件的直接牵涉者,便可能收集到第一手证据,如物证或影视音像等;若是旁观者口述,则可能面临着信息已经“被加工”过,因无法避免的主观因素影响,这时如引述一般需要注明,若是直接拿来做证据,可靠性便可能不足了。

还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怎样保持清醒?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即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判断的能力,面对一篇文章,保留清醒独立的思想,了解不同信息提供者传达的信息,揣摩事件与评论发生的背景,度量不同观点角度背后的态度与动机,仔细分析甄别,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去砾取精,即使众人皆醉,我仍独醒于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