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今天拥有阿里巴巴、腾讯,拥有淘宝、微信,拥有小米、华为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也会有人站出来,引领着我们的梦想飞向太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一篇的文章里,我们说到马斯克加入了“火星学会”,之后便创建了自己的“火星生命基金会”。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在“PayPal”还没有被收购之前进行的。

巧合的是,同“ZIP2”时代一样,马斯克都是在没有离开公司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做准备了。同样如此的是,此时(2002年6月)的马斯克已经成立了“SpaceX”——太空探索公司,距“Ebay”发出收购要约还有一个月。

或许是马斯克对儿时的梦想念念不忘,又或许是他财大气粗想“玩儿点花样”,无论如何,这么一家改变未来格局的太空探索公司终于成立了。

如果我们今天去搜索“SpaceX”这个关键词,能看到很多关于这家公司的资讯。比如:

“SpaceX”重新设计了新的宇航服——比以前更轻巧,宇航员的互动也更方便了;“SpaceX”将卫星发射费用降低到了225万美元——过去是上千万美元。

“SpaceX”成功设计了全球最大载重量的火箭;

“SpaceX”与“Nasa”联合开发火箭发射新技术;

“SpaceX”成功回收火箭整流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的“SpaceX”不仅运营状况良好,而且订单源源不断。不仅“Nasa”也购买他的服务,而且如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的卫星全部都指定要“SpaceX”帮助其发射。是的,“SpaceX”成功了,确切的说是很成功。而“SpaceX”的创立比"ZIP2"、“X.com”难度要大得多。

我们都听说过互联网公司创业,也听说过科技公司创业,还有一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创业公司,但“太空探索创业公司”,马斯克是头一家。就算今天放眼全球,除了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的“蓝色起源”航空航天公司、理查德布兰森(维珍航空CEO)的“维珍银河公司”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创业者了。

当马斯克从一个外行人蜕变到专业人士,成就自己梦想的死后,注定经历了一段常人所不能的非凡经历。或许每个人都有不平凡的基因,只是没有用在正确地方。

一边,马斯克着手注册“SpaceX”的商标,另一边,马斯克四处召集优秀的行业人士参与他举办的各种“论坛”,主要用以在“理论上”验证“载人去火星是否可行”。但是马斯克当时只能拿出2000万美元(“PayPal”还没卖掉,这是他卖掉“Zip2”的收入),别人告诉他,2000万只能买个火箭。事实证明,2000万在当时也只能买个火箭。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马斯克四处打听消息,看哪里有便宜的火箭出售,他总觉得自己有办法解决难题。

机缘巧合之下,马斯克认识了一个经常在俄罗斯倒卖军火的美国人,这是一个二道贩子,也就是中介。这个人曾经因为倒卖军事武器被美国政府羁押,后来由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从中斡旋才让他得以脱身。这个人消息灵通。据此人介绍,在俄罗斯那边可以搞到火箭,并且价格便宜。不到一个星期,马斯克就跟这个“二道贩子”共同前往俄罗斯,他对此行充满了期待。

当马斯克跟俄罗斯人讨价还价的时候,他发现对方不仅一副官僚做派,而且眼神里透露出的完全是一种蔑视。对于心高气傲的马斯克来说,他无法忍受这种蔑视,于是他愤怒的离开了俄罗斯。从此,购买火箭的想法彻底放弃,而另一种想法在他心里油然而生,那就是——自己造火箭。

圣经中有一句话,“凡是拥有的,还要给他更多。”这句话用在马斯克身上最为恰当不过。

为了验证制造火箭的理论可行性,马斯克疯狂的阅读专业书籍,包括:《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空气动力学》,这些书不仅晦涩难懂,而且篇幅非常冗长,有些书一本厚道数千页。随着阅读的深入,马斯克的专业知识与日俱增。在俄罗斯之行失败后,马斯克又遇到了一些人才,他认为这些人可以帮助他实现造火箭的梦想。于是,“SpaceX”正式开始运作,从工厂选址到招聘等等工作都拉开了序幕。

“SpaceX”成立之初,马斯克对外承诺,他将会把发射火箭发射费用从3000万美元降低至690万美元。事实上,这些“豪言壮语”在早已实现。

“SpaceX”开张以后,求职者蜂拥而至,这些都是有着“情怀”的专业人士,他们认为马斯克的公司简直“太Cool了”,这种极客精神吸引了这个圈子的年轻人,因此“SpaceX”在太空探索爱好者的圈子里名声大噪,也为公司带来了不少人才。

可以想象,私人成立一家太空探索公司,不仅造火箭和飞船,未来还要飞往火星,魅力太大了。没过多久,“SpaceX”员工已经超过200人,也开始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媒体一致认为这位年轻的富翁一定是疯了。

就当时而言,根据财务计算,如果只有2000万美元,这个项目加上运营的费用根本无法实现。正好此时“Ebay”收购了“PayPal”,马斯克第一时间从自己的个人账户里提出一亿美元打入“SpaceX”的账户,这使得“SpaceX”运作起来稳健了很多。

不过,“SpaceX”的运作并非一帆风顺。以往像这样的太空探索项目都是政府部门的事情,如“Nasa”。虽然“Nasa”这样的政府机构行动迟缓、官僚作风,但在技术上、规模上他仍然是全球强的太空技术类机构。

那么,“SpaceX”又如何与“Nasa”在火箭业务上竞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