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武侠大师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可以说是感染了一代人,就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当主人公方圆听说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以后,都忍不住痛哭一场。
毕竟,金庸对于那一代人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为很多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个侠客,而金庸先生的去世,似乎也彻底地关上了这扇窗,武侠梦也就随之而去了。
其实,关于这个武侠梦的中止,笔者以为其时间节点并不是金庸之死。恰恰相反的是,金庸其实在自己的封笔之作中就表达了这种思想。而这部作品,就是《鹿鼎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小说起初兴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于通过武侠小说这样一个载体,让人们看到了那样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看到了一种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意的快意人生,此外还不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还有忠义过人的萧峰等等。

总之,他的小说里的主人公都给人以一种很正面的激励,都具备着一些优秀的素质,让读者对之很是憧憬而又佩服不已。可是,《鹿鼎记》的出现却似乎打破了这种固定模式。

因为,《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看起来实在是太“与众不同”了。当然,这儿的“众”所指的是金庸其它书中的主人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韦小宝的出身就让人有些意外,他的母亲乃是妓女,连韦小宝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其次,韦小宝从小基本上大字不识,完全是一个小混混的模样,此后在步入仕途以后,也是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再者,作为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韦小宝竟然一反常态地对武功一窍不通……

基于这些原因,《鹿鼎记》在当初连载时就引来了一系列质疑,甚至有读者怀疑这是否是别人代笔?毕竟,当年的《天龙八部》金庸就曾请人代笔过。

不过,金庸还是自己来澄清了这份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金庸看来,读者之所以对这部小说起初这么反感,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在于读者的“代入感”太强,言下之意,就是说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到书中的角色里。而很明显,韦小宝这样一个与主流价值观,尤其是与之前那些书中的主人公所具有的高尚情操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难以满足读者的这样实现代入感的愿望。

其次,金庸这样写其实也是别有用意。作为自己的封笔之作,金庸对之的重视态度可想而知,他自然想要借此来寻求突破。换言之,他要打破常规的那种“复仇、学武、当大侠”的发展模式,他想要从人物设计到剧情方面实现整体的突破。

寄托了这样期望的《鹿鼎记》,与之前的武侠小说相比,就有点类似于一种新兴事物(准确说是新兴的金庸武侠),自然会遭受到一定的质疑。不过从最终结果来看,《鹿鼎记》还是不负众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鹿鼎记》起初确实引来了不少质疑,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一方面读者都发现了作为主人公的韦小宝身上的一些可圈可点之处,虽然仍然是痞性十足,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却也有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对待朋友的那份义气更是让人感动。而这样一来,也就让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更加的接地气。当然,付出的代价其实就是前文提及的“武侠梦”的戛然而止。

另一方面,《鹿鼎记》在企图突破方面,主要的着力点还在于其剧情更多地围绕着历史事件所展开,而非简单的个人英雄主义。金庸自己曾坦言,“这是一部历史小说,而非人物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晓松曾在一则栏目中提到《鹿鼎记》的时候,给予《鹿鼎记》这样的评价:“金庸的《鹿鼎记》站到了严肃文学大门口, 却就此封笔”。

其实这句话也表明,《鹿鼎记》相较于金庸之前的那些小说,从文学角度而言其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可能是由于“曲高和寡”等原因,也因为其中缺乏适当的过渡环节,使得读者一时有些难以接受,还误以为是金庸又请人代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