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啦哇啦会”,漫谈式小型座谈会。
1957年之后,受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影响,部分政协委员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挫伤。为活跃学习氛围、营造民主环境,1959年秋,“哇啦哇啦会”率先在上海市政协9位副秘书长中开展起来,事先讲明会议“一无主席,二无题目,三无记录”,大家关起门来谈心,有啥谈啥,可以“哇啦哇啦”一番,有不懂的问题就问,有不同的意见就争,关心什么就谈什么,各抒己见。
“哇啦哇啦”,时间一久,大家就习以为常,无拘无束,敞开胸怀,畅所欲言。
“‘哇啦哇啦会’属于那个特别年代的特别现象,可以看作市政协重视学习引领、营造民主氛围的一种工作创新。”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平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5月上海市政协召开一届一次会议
陈毅潘汉年经常作报告
学习工作是人民政协最早开展的经常性工作之一。1955年5月,首届上海市政协成立伊始就建立学习委员会,统揽学习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为了把组织学习的任务落到实处,建国初期,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就建立了学习制度,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当时的历史条件,不断更替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
在市协商会时期,从1950年起举办时事政策报告会,1951年6月起组织双周学习座谈会。双周座谈会是以参加人民政协的党派团体推派的代表为主体组成的时事政治座谈会,一般每两周举行一次。内容主要结合国内外形势和重大政治运动,进行形势教育和重要文件的学习,帮助各界人士提高认识,实现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思想转变。上海市长、市协商委主席陈毅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动员报告,副市长、市协商委副主席潘汉年作《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问题》的报告,座谈讨论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时期,各种学习活动丰富,对委员提高认识、消除顾虑、解放思想、鼓舞精神,帮助很大,深受大家欢迎。
在上海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时期,一方面,从举行时事政策学习座谈会到每周一次的时事政策讲座,继续组织经常性的时事政策学习;另一方面,举办业余政治大学和上海市工商界政治学校(与民建上海市委和市工商联合办),进行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政治理论的学习。
这一时期,学习时事政策和政治理论并重,主要是配合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推动各界人士通过学习,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通过组织座谈会、参观、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各界人士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开阔眼界,加强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也是为委员知情出力、参政议政创造条件。从此,政协的学习作为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习工作的组织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但学习一如既往地仍然是人民政协一项基础性的重要任务。”王国平说。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筹办开班
人民政协组织的学习,区别于政协委员所在单位组织的学习,其特点是自愿的学习。1954年第一部《政协章程》规定:“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积极学习国家的政策,提高政治水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进行思想改造。”这成为政协组织学习工作的一个重要准则。
上海市协商委员会建立学习委员会后,接着就组织各界人士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自学和小组讨论为主,报告会、辅导会为辅,自愿报名参加。
1954年,陈毅调中共中央工作后,每当来沪还屡次应邀到市政协作报告。自陈毅始,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历任领导到市政协作报告,帮助委员和各界人士及时正确地了解国内外形势与任务,已成传统,保持至今。1956年5月,市政协开办业余政治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任校长。开设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和哲学3个班。学校还会同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和市工商联,开办上海市工商界政治学校,有23477人次参加短期理论学习。
1958年10月,为适应各界人士学习理论、进行自我教育的需要,上海市政协筹办“民主党派的高级党校”——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1959年2月22日开班,首期学员375人,主要是市、区人大代表及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和市、区政协委员及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的非中共人士。到1965年3月,共举办了9期学习班,学员达2939人,教材主要是毛泽东著作和中共中央文件。委员们在学习中,认真阅读文件,联系实际,敞开思想,自由辩论,具体分析,讲清道理。
“为了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认识上的一致,同心同德为执政党的中心任务献计出力,人民政协搭建起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平台,进而有效地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姚俭建说,在这方面,上海市政协有长期开展学习工作的实践经验,还有相应的组织学习机构和适应的学习形式。
一年多15万人参加各种“神仙会”
“哇啦哇啦会”,是特别年代上海市政协加强学习工作、营造宽松环境的一道特别的风景。
1959年,第一次“哇啦哇啦会”是在上海市政协9位副秘书长之间举行,谈的是国际问题。当时有两名副秘书长对同一问题提出完全不同的看法,引起热烈讨论。大家觉得这种讨论气氛活跃,通过争论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此后,陆续进行多次座谈,座谈会参加人员由9名副秘书长拓展到部分民主党派市委负责人,座谈内容从“无题”到“有题”、从国际到国内,人员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1962年8月23日举行部分民主人士“哇啦哇啦会”,大家比较集中关心的是国内经济生活问题,尤其包括讲师、助教、住院医师、中小学教师等在内的专业人员民生问题反映较多。
为进一步深化讨论学习成果,1960年以后,上海市政协在召开“哇啦哇啦会”和专题座谈会的基础上,又召开了一系列 “神仙会”,发扬民主,推进了政协工作。所谓“神仙会”,主要是采取“和风细雨”、自我教育的方式,贯彻“三自”和“三不”方针,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以此引导大家讲实话、讲心里话,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既解决问题,又心情舒畅。委员们在学习活动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学习讨论的气氛随之活跃起来。这样的学习形式调动了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1960年6月24日至7月14日,上海市政协首次举行知识界“神仙会”,参加会议共200多人,以小组座谈为主,结合大会发言。会上,大家畅谈1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心得体会,相互交流思想,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充分肯定会议成果:“开得好,有收获。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变,还是团结、教育、改造,希望大家老当益壮。”
据统计,在一年多时间里,上海知识界、工商界和民主人士共有15万人,分别参加大大小小的“神仙会”。大家感到这种活动既是民主生活,又是自我教育,对于增强团结,调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起了很好的作用。
“实践表明,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浦兴祖说,这个特点和优点表现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则是充满了民主、宽松的气氛。浦兴祖理想中的政协座谈会,是发言委员密切联系自己所在的界别,反映真实民情民意,其中有价值的、合理的建议提交党委政府助力科学决策,在他看来“那时的会议已经基本具备这些要素”。
评论:崇尚学习,加强学习
从随机性的时事政策报告会到制度化的双周学习座谈会,从倡导形式多样的“哇啦哇啦会”“神仙会”到创建学习委员会、上海社会主义学院等组织机构与学习平台,上海政协刚一启航,就秉承市协商委时期狠抓学习的光荣传统,把学习引领当作履职的一项基础工程、先导工程,始终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
人民政协成立之初,学习工作就被摆在突出位置。1954年9月15日至28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举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人民政协职能回归本位,逐步向专门协商机构过渡。1954年12月21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前,毛泽东曾专门召集参加会议的部分党外人士座谈,对人大成立之后的政协提出了五项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学习马列主义”。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市政协履职之初就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着力立根铸魂,以学习凝聚各界共识、以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努力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努力使履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需要。我们要充分运用政协70年来崇尚学习、加强学习的宝贵财富,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