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健康中国为城市创造价值-万祥军: 泛华点金智慧城市

中新网 新闻中国采编网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健康中国新闻网万权报道 谋定采编:6月16日电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提出到国家大力推行试点,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行新型城镇化、创新城市形态的重要载体,并呈现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引导智慧功能技术的态势。”全国工商联执委、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中心主任、国家大健康医药产业委员会主任万祥军表示,在住建部、科技部公布的第三批84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及41个专项试点项目中,泛华集团成为唯一以“产业要素聚集”为专项领域获批的试点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祥军说:“泛华从单纯的城市建设型企业,发展到为城市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城市运营商、建设服务商和具有综合实力的产业投资运营商,再到国家智慧城市产业要素聚集专项试点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令人瞩目。”

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理念推动着泛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呢?泛华集团如何阐述“产业要素聚集”、又如何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呢?为此,泛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天举先生就有关问题对话万祥军,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下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及行动纲领。

“儒雅、睿智是杨天举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万祥军对记者表示,在前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泛华集团作为92系企业,诞生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自觉肩负行业发展使命,作为企业结构转型较为成功的企业之一,始终深耕细作于城市建设与开发中,在劳作中创新,不断升华,为城市发展进程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智慧城市推动者

泛华集团新使命

泛华集团是为城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运营商、发展商和建设商,就是怎样帮助城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为城市的科学发展提供一整套系统解决方案的行动纲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来投资、建设和运营。是什么样的理念推动着泛华在不断创新呢?

杨天举在对话万祥军时谈到:“20多年来,泛华从技术型的公司起步,从技术到技术经济,从技术经济到产业,从产业到金融,从金融到区域经济发展,再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研究区域,以及如何科学地建设、运营和寻找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创新,将城市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集成,通过金融创新,打造城市造血机能,利用系统综合开发运营产业链加快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价值和城市效率、效能,以此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科学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系统理解,泛华模式的内生动力已推动泛华站在更高的平台。泛华的影响力和牵引力已充分提升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企业承载的战略使命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企业的产业链也呈现多元复合型发展,不仅要做好提供城市建设服务的乙方,以乙方的角色系统性规划设计好城市,建设好城市。还要研究怎样站在丙方的角度,为城市当好战略智库,做好系统咨询,统筹考虑区域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

此外,就是如何以甲方的视角研究城市发展,城市开发建设,不断创造城市价值。泛华的城市系统服务就是三个角色的系统集成及灵活应用,即丙方角色进入,甲方身份推动,带动乙方业务,实现为城市提供系统化、产业化、智慧化的一条龙服务。所以泛华的发展理念已从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到为城市创造价值,成就我们的精彩人生。

“在集团内部,我们要求我们的集团成员企业,更专一点、更精一点,具备工匠精神。”扬天举表示,我们泛华集团提出“崇尚工匠精神,走专精特新的路子”,这是今年我们集团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也是集团未来的发展目标。创新领跑,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在它熟悉的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做精品的东西。在市场的角度,做增值服务,在模式创新上做一些文章,所以我们提到了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断升华,不断升级,在渐修与顿悟之间,引领泛华打造城市发展创新模式的2.0版本”,杨天举充满激情地做出智慧解读。

全要素聚集牵引

智慧城市整个生命周期

泛华集团凭借产业要素聚集的理念创新、理论创新获得住建部授予唯一一家能够全面参与智慧城市发展建设运营资格的企业,泛华如何解读智慧城市,又如何诠释全要素的理念呢?

杨天举表示:“其实我所理解的智慧城市,是牵扯方方面面的一个巨系统,它涉及到智慧发展的问题,智慧建设的问题,智慧运营与管理的问题。”

杨天举进一步解释说:“泛华研究城市发展已经20多年了,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践行。在实践当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智慧城市不仅仅是IT技术,最重要的是把所有对城市发展的各种经济、产业要素资源,不断优化,通过顶层设计、智慧规划,实现智慧要素创造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提到一个城市如何搞智慧城市,如何能够使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应该是各个方面的专家都来参与智慧城市的顶层谋划、战略研究。”

“比如说区域经济发展专家、社会学家、金融专家、产业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当然,重要的还得有IT专家,把这些专家通过创新机制、创造平台组合起来,共同为城市提供系统诊断、咨询,共同研究城市的顶层设计,找到这个城市的多元要素、资源禀赋的优化方法,找到这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发现这个城市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配套产业、机会产业,构建城市产业发展体系。我们的智慧能不能和这些比较优势相结合呢?如果能和这些比较优势有机结合,再用信息化的手段,用IT的技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智慧城市发展全要素的经营理念。”

杨天举强调,介入一个城市,一定是先从智慧发展角度介入,而不是简单的智慧建设。而要智慧发展,那就一定找到城市的比较优势,城市的动力源在哪儿。有效地将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与产业投资、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于产业、服务于创业、服务于营商环境,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智慧城市不能是单纯的投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通过产品市场、服务市场、要素市场的有效培育和建立,将智慧城市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聚集区,变成这个城市的效益中心,要把效率、效能和效益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带动城市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结构升级、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的生命周期。

四化高度融合背景下

智慧城市面临的三大问题

深化改革之路布满荆棘。十八大提出了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新四化”概念。在此背景下,四化如何高度融合,智慧城市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我对四化融合的理解就是,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是内生动力源,城镇化是载体,信息化是手段。如何把发展的动力、载体和手段高度融合,其实互相之间也是互联互动。比如说通过信息化的提升,城镇化作为载体就会聚集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这种高度融合,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提高,就已经互为承载、互为因果了。”

杨天举认为,智慧城市作为新四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是人类城市发展进程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要正向面对三大问题。首先就是智慧的发展问题,这个不仅仅要研究技术界面,它涉及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社会、民生甚至生态。其次,这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地内升增长,创新驱动,如何带动地区的发展,形成一个科学的发展目标和行动纲领,结合这样的目标再来进行智慧建设。

第三“通过智慧建设提升了效率、效能和效益,最后就涉及到智慧如何管理,智慧城市如何运营,使得效率发挥得更大。所以智慧城市应该在各个子系统当中,仔细地思考城市运营、发展的问题,如果能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推动智慧城市的真正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

不能为IT而IT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行新型城镇化、创新2.0城市形态的重要载体。但调查显示,有53.9%的人认为阻碍智慧城市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地方政府,他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不足,最终让智慧城市的建设变成一个政绩工程。

杨天举提示:“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为IT而IT。智慧城市建设首先是一把手工程,如果地方党政一把手能够高度认识了智慧城市是什么,它可能就会真的从发展的角度思考,城市未来的愿景和城市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对应着需要什么样的硬件支撑,而不是城市它本身还处在工业化的初期或者是城镇化的初期,就搞一个大而全、小而全的智慧解决方案。”

杨天举认为,建设智慧城市一定要研究这个城市的要素禀赋和这个城市处在什么发展阶段,研究城市的要素禀赋优势、交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以及整个城市的美誉度。如果这个地区是生态优势,那为什么一定要先从第二产业入手呢?“中国第二产业中很多产业都已经过剩了,如我们有些县城,一个小城市,为什么还要为工业而工业呢?如果这些地方具有生态优势,它就应该想的是怎样把城市的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形成复合产业,再带动区域发展,走312的产业发展路径,所以不能简单地谈建设智慧城市”。

比如说某个城市,它就是消费城市定位,那为什么非要建宽马路和大广场呢?如果这个城市将来定位就是健康的、旅游的、生活的、生态的、宜居的城市,那我们的马路尺度就应该是适度的宽度,而不是越宽越好,所以一定要看产业载体有什么,能不能打造一个共融的商脉生态圈,才能带领民生的发展。所以信息化永远是一个手段,但是大智慧是一个科学发展观,只有一把手真的摸清楚什么是智慧发展,再做智慧城市的时候,就不是形象工程,不是政绩工程,而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智慧城市建设

重在可持续发展

摒弃了智慧城市只是IT的片面概念,核心解决发展中的三大问题后,智慧发展、智慧建设、智慧运营管理三个层面便构成了泛华关于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那么泛华集团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泛华集团成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核心竞争优势呢?

杨天举先生做客访谈时就此表示,现在企业都在转型,产业升级,企业不转型升级就可能被淘汰,转型升级的前提就是创新驱动,找到自己企业的比较优势,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用互联网思维在平台经济、跨界整合、产融结合等维度将传统经济重新布局,泛华集团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增值服务。

泛华自成立之初就自觉肩负了重大使命,就是作为建设部的试点企业,承载着行业创新发展的重任。泛华制定发展战略,一直在研究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制定自身战略,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企业面临着重要机遇期,泛华也从客户的视角,从一个项目,从一个业主,从一个项目集群,发展到更宏观层面的城市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其价值观也从为客户创造价值,发展到为城市创造价值。有了这样的战略定位,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产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智慧生态、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文化提升、跨越发展。泛华依托全产业链,为城市提供全寿命周期系统增值服务,站在城市智库发展的角度进行投资建设,站在城市管理的角度,实现城市项目的全过程运营管理。

杨天举说:“产业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如果智慧城市做得好,通过产业要素聚集带来的巨大推力,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形成这个城市线上线下的产品市场、服务市场、要素市场的有机结合,成为区域结算中心,形成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城市及区域智慧发展战略谋划,改变城市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实现城市的跨越发展,形成一整套智慧城市创新发展模式。

住建部对此也是高度认可的,住建部推广智慧城市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引导,所以其他的试点企业,多以IT企业为主,把泛华单独列出一个试点,就是唯一的一家智慧城市全要素综合解决方案运营商,探索以智慧发展城市及信息技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创新发展路径。

“从一个地区顶层设计入手,先从战略上把这个城市的定位发展方向解决好,然后构建这个城市的产业体系,把它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研究透,再通过城市的规划、土地集约和信息化的手段来建设这个城市,发展这个城市,这就是我们的愿景和发展方向。”杨天举还强调,智慧城市其实可以再广义一点,如我们现在提到的生态环境、海绵城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精明增长等。

海绵城市是一个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及城市发展的城市基础建设理念,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智慧城市系统工程,泛华集团在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建设及综合治理等领域深耕多年,拥有较强的专家团队和技术实力,在此次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中共为武汉、常德、盘锦、焦作、鄂州及西昌等6个城市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与服务,其中武汉和常德最终入选试点城市。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创新打造出更具特色化、专业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为百姓创造宜居城市,为我国建设发展新型生态智慧城市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真正的智慧城市就应该更广泛一点,大家民生的问题、大家生活便利的问题、经济环境改善问题,甚至交通更优化的问题等等,都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泛华做了大量的课题研究与案例实践工作,得到了政府与行业的高度关注与评价”

互联网

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内容

互联网+无疑是目前整个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互联网的融合趋势,智慧城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那么作为智慧城市的践行者们对此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对此,杨天举认为:“作为一个城市建设者,城市运营的经营管理者,我站在城市的角度谈谈互联网+。智慧城市有很大的广义性,它有互联网、有通讯、有技术、有科研成果,还有如何管理城市,但是互联网的概念又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去年,我们定的集团战略是行业+,比如说我们集团做城市建设领域的叫城市+互联网;我们的设计院还提出了设计+产业+互联网+金融;我们工程体系强调的是工程+IT+互联网+技术+产业+金融等等。今年我们也进一步领会中央的精神,进一步学习中央的战略,发现我们的思考又窄了,应该是两者的结合,比如城市+互联网和互联网+城市,这样有机结合效果会更好,为此我们提到智慧城市应加入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互联网。”

杨天举举了一个例子来谈自己理解的互联网+。“所有人都想一个命题,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做,我们能不能参与,我们能承载什么。其实城市作为一个载体,我们所有人都没离开这个载体,不管是在大城市也好,在中小城市也好,在镇域经济也好,甚至在广大的农村,城镇化也不是说城市就是城市,它是构建的大城市群、区域城市、中小城市、县域经济、特色镇和广大农村联合构建的城镇化体系。”

杨天举认为,城镇化首先是城乡统筹下的城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做互联网+,不同层次的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个层级是区域层面的。帮助城市发现需求、创造价值,通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城市智库,挖掘与新四化的高度融合的要素禀赋优化升级,转型升级、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路径等与智慧经济的结合。第二个层级,就是产业园区、要素聚集区的规划建设,电商谷、智慧谷的、智慧新城、智慧电商等园区的运营建设。第三个层级是产业地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服务业的载体。第四个层级是智慧有关的互联网企业、IT企业、形成的高科技企业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链甚至产业生态圈的聚集。第五个层级是电商企业,第六个层级是最终消费者。泛华要将这六个层级打通,目标和结果是成为全要素的、多维的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运营商。

“在这个过程当中,怎样引入互联网的概念,反过来如果站在互联网的角度,就是互联网如何加内容;站在我们实体企业角度,就是我们实体企业如何加互联网,当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互联网一旦有机结合了之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就能产生,就能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生态系统。”杨天举表示,有了这个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的问题、民生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便利的问题、甚至每个人的就业、生活更美好的未来也就展示出来,所以泛华也一直在构建这样的城市发展的理想层级。

“如果把智慧城市用空间维度再打开:可能有城市空间的维度,再往上可能有卫星通讯维度。现在提到的北斗系统,直接涉及到它的导航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互联互通系统等等;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城市的各个信息岛,比如说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管网、智慧商业等等。目标是这样的信息孤岛如果能做到有效的互联互通;还有这个城市的产业化如何和互联网+结合,那就是互联网+产业,反过来这个产业又产生了产业+互联网,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智慧产业,有了这样的协调发展,那一定得有载体,那就是智慧城市、智慧的项目。”杨天举补充说,还有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智能建筑、智慧金融等维度,形成全口径的智慧城市。

杨天举强调,当把这么多的维度有机结合,由原来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带动经济的发展,来实现现在的创新驱动,内升增长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城市,这样的城乡统筹,这样的城镇化才可持续。“这是一个梦想,我们能够有这样的理想去做,这就是我理想当中的智慧城市。”

创新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既是信息时代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又是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城市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建设适合本地的特色应用。泛华集团2009年完成《中国城市发展创新模式》课题,得到了住建部的高度认可,并列入了住建部软课题。这个创新模式就是通过顶层设计、多规合一、系统规划进行金融破题、通过产业集群效应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帮助城市解决城市发展动力源问题,构建一整套完整的城市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

杨总表示,“通过建立城市统一的科学行动纲领,站在开发性金融的思维研究城市的战略运营,创造性将城市的资源、资产、资本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证券化,再到城市如何可持续建设,最后到城市如何可持续运营,分享政策红利、制度性红利、改革红利,机制红利,进而通过战略运营与商业性金融有机结合的行动纲领,建立结构化的金融体系。”

杨天举表示,其实现在谈的智慧城市全要素系统解决方案,智慧城市运营商、投资建设服务商,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地创新、优化和提升、最终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合作共赢。

“比如现在政府正在积极推广的PPP模式,怎样用社会资本和公众资本结合,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这又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商机。”

杨天举说:“PPP模式不是简单的项目,政府投资了,企业合作了,大家就能把这个项目做成,其实PPP模式真正是把政府的投资驱动,从冲动型的投资项目理性纳入到国家预算管理,让城市的投入变得越来越有效,形成政府的引导下PPP模式的市场化运作,将政策资源、城市资源、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PPP模式制度创新、路径创新、机制创新,建立城市投入产出的科学模型。”

“我们感觉在新型城镇化过程当中,如何将社会资本和政府投资有机结合很重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有些项目投资回报并不清晰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城市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有了一套系统解决方案的行动纲领需求,再根据这样的需求孵化出我们针对的项目,才能做投入建设,做PPP。

泛华PPP模式从顶层设计入手,规划引领,通过多规合一的系统集成,通过产业创造城市需求的动力,通过打造专业产业园、通过政府金融引导、金融创新与特许权有机结合,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发城市,实现企业主导的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带动城市价值的提升。“大家同唱一首歌,一张蓝图画到底”来提高城市的系统能力、组织能力、运营能力,这样的PPP模式,才能让政府的投资与民间投资更有效率、才是企业真正投入的有效途径”。泛华集团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和PPP务实创新进行探索与实践。

智慧城市建设

一定是创新驱动型

住建部推广了这么多智慧城市试点,其实它也有代表性,有发达地区,有欠发达地区,也有中等发达地区。

“如果按照我理解的智慧城市理念,还是回到了怎样确定这个城市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不一样,比如说北京地区、上海地区,这样的地区它利用智慧城市要解决的更多的民生的问题、效率的问题,重要的是区域要素市场的打造,区域要素市场、服务市场打造的问题和IT结合,发展就会更快一点。比如说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现在做智慧城市,如果就是简单IT的智慧,那肯定发挥的效率不会太大,有可能就变成了成本中心,不能和效益中心有机结合。但是这对西部地区来说又是一次历史的机遇,就是来承载和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杨天举进一步解释说:“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根据当地的要素禀赋情况,比如说区位优势的情况,产业的情况,有可能一些发达地区的集团性的企业,就有可能在那儿设分厂,设生产基地,设销售平台等。”

杨天举认为,如果用信息化的手段,用智慧的手段,让世界更扁平,更互联互通,让大家更便利,其实是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空间的距离拉近了,而且心里的距离也拉近了。

杨天举强调,终究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一定是创新驱动型。“比如说某个地区的特色产业更好,它的特色产业更能卖到全球,再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信息化的手段、智慧的手段,将它的特色产品更快地卖出去,带动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产品加工业,对这个地区的发展有更大的贡献。”

智慧城市

市场空间无限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诸如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尝试性城市建设。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杨天举认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应该还有几十年的进程,这样的进程对所有人都是机遇,对所有产业都是机遇,所以我觉得智慧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更广义的智慧发展的过程。”

杨天举表示:“泛华集团为打造智慧城市产业要素聚集平台,比如在大力推进泛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计划则是落实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打造独特建筑产业现代化商业模式,实现真正智慧城市的顶层全景设计,从价值链的源头和高端入手来引领和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发展,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源,以工业4.0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整合产业资源,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将建筑产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结合,创造城市的内生动力源。所以,我认为智慧城市的市场空间无限,智慧城市的未来是城市的项目孵化器、产业的孵化器、科技孵化器,利用智慧产业的集聚创新,未来的智慧经济将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带来历史机遇。”(中新网房产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