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剑圣喵大师

>>> 01 <<<

我们从小都被教育一句话,看到陌生人要说。

“见到你很高兴!”

但岁数越大我越发现,“高兴”这种态度是不能给每一个陌生人的。

换句话说,我们只该尊重,尊重我们的人。

如果滥用“高兴”这种情绪,美其名曰:礼貌、友善。

只会让你忽视那些真正值得帮助的和结交的朋友,还会让你高兴不起来。

其实,现代人的关系是逐渐疏远。

过去左邻右舍大家都是好朋友,而如今每个人都像躲在自己的小岛上囚犯,连隔壁邻居恐怕都说不上几句话。

心理学家马克斯特罗姆和劳伦斯勒杜发现,缺乏沟通会导致当代人心理疾病高发,并且不经意间摧毁自己大脑的思考能力,这都是由于缺乏深度沟通导致。

同时心理学家也发现,网上沟通无法达到“真正的对话”,网上发消息只能达到分享信息的效果,而信息必须经过深度交流,才能转化为智慧和意义。

“真正的对话”包含了情绪、冲突以及别人独特的经验智慧,我们的思考脑有一大部分就是专门来处理这些信息的。

可惜当代青年逃离了“真正的对话”,沉迷在虚拟沟通里,这种行为无异于自费武功。

当代青年为什么这么做呢?

最早我以为他们缺乏沟通能力,或者是自卑导致。

渐渐我发现,当代人极力回避深度沟通的深层次原因是:

人际关系知识的缺乏,使得很多人和其他人交流时,没有分寸感。

这使得很多原本应该热情的人,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选择关闭“深度沟通”。

而“见到你很高兴”,背后就有一个大家意识不到的错误逻辑,那就是:

如果我们不无差别用非常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一个陌生人(即便他冒犯我们),我们就是没教养。

在冒犯者层出不穷的现在,为了不显得没教养,我们很多人选择冷漠。

然而,这却使得我们丢失了很多能够产生“真正对话”的人。

最终,为了维持我的热情,我依旧选择对陌生人开放沟通。

但我不得不有所选择地对一些人“不高兴”。

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2 <<<

见到什么样的人该“不高兴”呢?

总结就是: 心里没装着别人的人。

心理学上把他们叫做缺乏“共情”能力的人。

他们是先天就缺乏“共情”吗?

不是的,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不共情”更能获利。

其实,“不共情”在上级面对下级这类关系不对等的情况下,是能获利的。

但有些人大脑不加思考,就把他搬到到了生活里来。

比如,父母有一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叫“我数三声!”

孩子一旦哭闹,父母并不想了解孩子情绪发生的原因,只想孩子迅速消除情绪。

于是,父母采用这种“情绪威胁”加“时间限定”的方法逼孩子让步。

有些人长大了,就把这种模式搬迁到生活中来。

心理学家分析, 这类人可能是因为觉得自己“长大了”,就可以在人群中延续他们父母般的强势了,于是他们在潜意识里,使用父母的“情绪威胁”策略。

例如几年前,某同事和我一起写报告,她提出:

“你文字功底比较好,你写完我修改!”

我琢磨着给她写估计交不出来,于是我花几个小时写好了给她看。

结果她提出了一大堆修改意见,让我重新改好再交给她。

嗯?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

难道不是你修改吗?怎么变成你提意见我来修改了?你是我博导吗?

我没理她,自己交上去了,毕竟她的意见过于外行。

第二天她就来说我:“不经过我同意,你怎么能交上去呢?下次再这样我就生气了,我已经把报告拿回来了,你明天之前修改好给我!”

当然是没理她,后来她自己改了交了。

第二类需要“不高兴”的人

便是给你发垃圾信息的人,比如:

群发消息让你点赞扫码,就为了他节约几块钱的。

动不动就要检测好友,还叫着“别让死人活在你朋友圈”的口号。

XX商家有个什么活动,让你关注的。

测试下友情让你发红包的。

没什么重要事,就大段语言的。

我个人最痛恨的,就是把我当百度的。

百度是搜索引擎,你可以什么都问!

但我是老师,向老师提问,需要一点准备。

有些问题,可以直接把你气死,比如:

老师,你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大哥,我不是哲学家)

抑郁症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大哥,我不是百度百科)

如何掌控情绪?(大哥,能否看下我写的书,我天天不就写这个)

老师,200块钱如何玩转泰国?(噗.........)

如果你是个脑力工作者,

其实我这句话是废话,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当代社会没有哪一种工作可以不卷入大脑思考。并且个人在职业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你对工作思考的深度。

你是不能“一心二用”的。

脑科学家发现,你的大脑是没法多通道处理两个事情的。

比如,我一边写文,一边回消息。

看上去好像节省了效率,但实际上两个任务都会做不好。

你的大脑不是电脑,可以同时开两个程序。

你之所以感觉自己可以“一心二用”,其实是因为你大脑切换任务的时间比较快而已。

而这种切换超级费脑力。

一条无用的消息,也许你看只需要一秒。

但你从原任务中切换过去要一秒,然后再切换回来还要一秒,然后你还需要两到三秒接上刚才任务的进度。

你真正的时间就是这么被浪费的。

美国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每天工作的时间,有28%浪费在干扰上,美国每年因此浪费5880亿美元的收入。

国内的工作环境要更糟糕,因为很多企业都要求你15分钟内回复,24小时开机。

这种随时在线,会导致你信息超载,你的大脑无法及时处理和存储信息,而你平常接受的信息30%-90%都与你毫无关系,这就会让你的思考脑得不到有效能量去进行深入、广泛、超前的思考。

最重要的还会导致你晚睡,因为大脑无法消除无效信息。

给你干扰的人,比打你耳光的人还可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3 <<<

接着我想让大家对第三类人“不高兴”。

用“虚拟故事”给你制造快乐的人。

我有一些朋友,沉迷于抖音、快手、B站看段子。

即便他们不断的寻找快乐,但是我觉得他们并没有真正快乐。

因为人们在网上发布的“正能量”和“有趣”,只会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的丰富多彩,继而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

然而与真人相处的越少,加上伤害性关系在现实中的普遍。

他们会在潜意识里认为,别人过得都比自己幸福。

于是他们开始痛苦,他们为了消除这种痛苦。

又得去网站上寻找快乐,恶性循环。

人就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废掉的。

手机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它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变得方便,但遗憾的是,它阻碍了深入对话和深度关系的建立。

原因就在于,手机能轻易打破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障碍。

实际上,这些障碍有时候充当着“人际界限”的重要作用。

在以往,见到陌生人是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有“见到你很高兴”。

但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距离突然变近时,我们就要教会自己“见到你很不高兴”。

武亦姝爸爸下午四点半就关机,不一定是冷漠。

剩下的时间也不一定都要陪孩子。

而是我们都需要隔绝一些无效信息,隔绝一些带来无效信息和负面情绪的人和事,为此我们才有时间去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

有些人际关系本就不必维持,有些无关信息本就不必输入。

真正让我们保持“高兴”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自己拥有财富、地位、爱情和尊重。

而你要赢得这一切的前提是学会“离线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