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处暑为8月23日,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即躲藏、终止之意,“处暑”即暑天将近结束的意思

此时三伏天已接近尾声,但岭南地区还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炎热的天气甚至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秋老虎,毒如虎”之意。很多朋友会出现秋燥、秋乏、秋愁等各种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好地度过这个“多事之秋”,小至为大家整理了3个养生对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暑节气,依照自然界的规则,阴气外显、阳气敛藏,因此,人体的阳气也随自然之力而内收贮存。正因阳气的潜藏,人体常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秋乏”就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提倡处暑过后睡眠时间应比夏夜“多一个小时”!且争取晚上亥时(9:00-11:00)入睡,尽量避免11点后睡觉。

睡眠具有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保证睡眠时间和规律,是科学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IPS:夜晚睡前可用热水泡脚,能起到潜阳纳气、促进睡眠的效果。泡脚后若再行足底的涌泉穴按摩,更能潜阳助眠、补肾益精、健体延年。

解乏宁心:百合银耳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法:百合50g,银耳10g,大米100g,冰糖适量,煮粥食用。

▍功效:百合有清心润肺、滋阴宁神的作用,可减轻心悸、烦躁和失眠等症状。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两者共食正是祛除秋乏的佳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季燥邪当令,处暑尤以温燥为主,而“肺主皮毛”,人们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唇鼻干燥、咽干嗓痛,口渴心烦,皮肤紧绷,毛发无光泽等症状,这些都是燥气伤肺之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常饮食应当戒除辛燥,食用麻辣、烧烤、煎炸等容易上火的食物,以免损伤阴液,加重秋燥症状。

TIPS:秋气应肺,肺喜润恶燥,饮食养生当注重“清”、“润”二字,切勿过于滋腻。

除了多喝水,还应多吃黄瓜、西红柿、胡萝卜、莲藕、荸荠(马蹄)、葡萄、梨等甘润多汁的瓜果,和滋阴润肺的药膳食材,如麦冬、玉竹、沙参、百合、山药、枇杷等。

养阴润肺:荸荠萝卜排骨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材料:荸荠100g,红萝卜100g,陈皮5g,排骨400g,生姜3片。

▍做法:荸荠、红萝卜、排骨洗净切块,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煲1小时,加入调料即可。

▍功效:养阴益胃、健脾益肺、消积化滞。适合处暑节气出现食积不消,脘腹胀满等症状的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由于岭南地区此时仍雷雨较多,湿气未散,湿热并行

脾胃仍为湿所困,功能较弱,养生应讲求平补,不宜过早“贴秋膘”,注意固护脾胃,防止食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IPS:

● 运动祛湿:运动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慢跑、健走、瑜伽、八段锦、打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强度不宜过剧,否则会消耗过多的津液,加重秋燥和秋乏的症状。
● 环境祛湿:在天气稍干燥之时开窗通风,下雨时紧闭门窗,打开除湿器。夜眠时注意控制空调的温度和风扇的风力,以防外邪侵袭。
● 饮食祛湿:不宜食用油腻、煎炸、辛辣之物和暴饮暴食,否则容易引起口气重、喉咙痛等湿热的表现。去湿热适合食用清淡、易消化、利水的食物,比如冬瓜、薏米、绿豆等。注意祛湿清热后要通过健脾来治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热除湿:土茯苓薏米煲龙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材料:干品土茯苓60g,炒薏米50g,陈皮一瓣,蜜枣2个,猪脊骨250g。

▍做法:猪脊骨斩件焯水,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煲1小时,加入调料即可。

▍功效:本汤膳适合湿热体质、大便粘、小便黄、容易长疮疔的人群食用,注意阳虚体质不推荐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