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份数据,哪些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最大。

第一名让人有点惊讶,安徽四线小城蚌埠,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经济总量达40%以上,紧随其后的是昆明、三亚和贵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比均达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平时被大家挂在嘴边的“新一线城市”,如郑州、西安、武汉、重庆等地,房地产依赖度全部都在20%以上。

善于发现细节的朋友,应该能注意到这份数据的特殊之处,这些高度依赖房地产开发的城市,大部分位于中西部,以省会、新一线居多。

这些顶着城市群、地铁、中心城市等名号的地方,正是最近几年房企和购房者的“主战场”,房价没有长三角和珠三角那么高,城市扩张的速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最适宜炒作。

正因如此,房地产调控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高达251次,同比上涨31%,仅5月、6月、7月,各城市发布的调控次数就高达160余次。

仿佛像“斗蛐蛐”一样,调控一旦发力,把炒房客、房企、各大城市、投机者、刚需族一股脑的塞进“罐子”里,最终那些靠炒房获利的购房者、靠高周转扩张的开发商,都会选择认输。

到了八月份,“斗蛐蛐”的意味越来越浓了,有三个消息相继出现。

第一,土地市场流拍加剧、溢价率下滑。

房产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报告指出,截止8月中旬,重点城市已经有26块土地流拍,环比7月同期近乎翻番,土地流拍有加剧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政策严控、融资收紧背景下,土地市场热度明显回落,溢价率连续三个月下滑,7月份300城溢价率已经降至12.9%。单就重点监测城市来看,7月份溢价率降至14%,较6月份下降了8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土地市场是楼市的“根”,开发商如果看好后市,必然会投入重金争夺“地王”,土地市场冷与热,也是衡量房地产市场的先行指标。

现在溢价率在降,流拍现象也在增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由于房企前两年拿地节奏偏快,自身处于偿债高峰期,加之融资渠道收紧,房企资金链偏紧,因此出价极其谨慎,连土拍的底价都达不到,流拍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第二,超30家房企发布半年报,资金成本上升净利润率下调。

据经济参考报8月22日报道,截至8月21日,已有超过30家房企公布2019年半年报。其中25家房企,合计营业收入为3619.39亿元,同比2018年同期上涨了25.9%。合计净利润达到了340.1亿元,净利润率为9.4%。

表面上看业绩表现很不错,深究起来,业绩增速较去年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尤其是资金成本上升,举个例子,万科2019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32.27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23.3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8.38%。

何为财务费用?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房企借钱的成本,财务费用越高,说明“钱袋子”越紧张,正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连万科这样业内闻名的稳健型龙头房企,资金周转成本都在上升,更不用说大量中小房企的处境了。

要知道,八月还没过完,今年全国就有274家房地产企业宣告破产清算,相比2018年破产的458家,今年房企破产速度明显加快了。

据统计,近三年破产的房企已经超过1000家,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企。成立时间短,一般是两到五年,资产规模普遍是五亿到三十亿之间。

大房企面对这样的处境,还可以选择咬牙熬着,小开发商的命运,就可以想见了。

第三,二手房下跌之势正在蔓延,多个热点城市压力凸显。

据第一财经近日报道,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上涨城市数量在6-7月份明显出现了大幅减少,6-7月份二手房出现20个城市下调,是2019年最高。

两个月时间,2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下降,这是年内还没出现过的现象。

以北京为例,据每日经济新闻8月20日报道,8月18日当天,北京下调报价的二手房有1287套,降价房源广泛分布于海淀、朝阳、丰台、顺义等地,其中有的房源降幅超过20万元。而价格上涨的房源仅118套,很多业主选择了用降价来促成交易。

从70城房价指数的走势我们也可以发现,6月份洛阳环比领涨,7月份平顶山环比领涨,均非热点一二线城市。

这也就意味着,悬在楼市上空的调控措施,正在以我们能够感知到的方式逐步收紧,投机资金开始尝试在部分三四线城市博取差价,然而,随着调控大网逐步展开,全方位的冷却将不可避免。

消息一个接一个,似乎都印证了楼市开始“斗蛐蛐”的事实,还抱着“投机”陈旧思维的购房者,必然会“吃哑巴亏”。

近日,东方证券经济学家邵宇发文指出,“房住不炒”的定位将会得到坚持,具体而言,有以下两类购房者,未来可能会“露出马脚”。

第一类,美其名曰长期“投资”的购房者。

有这么一类人,总是把房产的长期升值空间放在嘴边,动不动就把“国人置业理念”挂在嘴边,仿佛有钱就必须要买房才能保值一样。

然而,随着土地市场遇冷、房企业绩分化、二手房持续下跌,房产的流动性会进一步下降,加上各大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售时间约束,动辄就是5年以上,加上产权证的办理、房屋挂出去的成交时间,每个十年八年,房子就别想卖出去。

这种情况下,标榜自己长期投资房产的人,将无法适应未来“冷冻”中的楼市。

第二类,短期赚差价的投机性购房者。

投机客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2008年前后,温州人就让我们见识到了炒房团的凶悍,随后,深港炒房客、京津投机者、苏沪杭土豪们都走上了舞台,到了2016-2018年,高杠杆的买房手段层出不穷,低首付乃至零首付买房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一类购房者呈现蔓延之势。

但是,这部分人将成为调控的“重点照顾”对象,限购资格构成第一道门槛,限贷、限售构成第二道关卡,摇号买房、房贷利率上浮成为第三道门槛,密集的打压下,想重复过去那种买房后迅速抛出的套路,必然会“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