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新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组《书剑恩仇录》图片)

1955年,旅居香港的查良镛(金庸)先生在《大公报》香港所办的子报《新晚报》担任副刋编辑。报社的同事中还有陈文统(笔名梁羽生)先生,他俩分别负责副刋的小说版面“天方夜谭”和综合版面“下午茶座”的编辑工作。这一年查先生三十一岁,陈文统小他一岁,两人都恰值而立之年。

(一)在《新晩报》开始用笔名金庸写作武侠小说

大约在当年的一二月份,春节节日的气氛尚存,报社的总编罗孚先生便急急忙忙找到了查良镛,要他接下来赶写出一部武俠长篇小说,以便能在报纸的副刋上连载发表。原来早在一年多之前,梁羽生已先写成了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在报纸上连载刋发以后读者反映热烈,纷纷叫好,为报社增添了很多粉丝。

而此时正好梁的武侠小说已连载刋登完了,新的小说连载合同又因故未能续签。为继续吸引读者群阅读报纸,情急之下,所以总编要查先生接着写一部武侠小说应急。

接受了总编的约稿之后,查良镛沉思良久,虽然自己的文笔不错,但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写过这种武侠题材的小说呢,该从何处着手下笔呢?写什么题材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番思考之后,忽然间大脑里一丝灵感闪过,他心中顿觉豁然开朗:想到自己很小的时候,便多次听母亲讲过老家浙江海宁民间广泛流传的陈家陈阁老的故事,那充溢着古香古色的奇异有趣的故乡传说故事,使得当时年幼的他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此时,故乡的老屋小径,桑树蚕丝;故乡的海天皓月,帆影片舟,仿佛在眼前出现,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縈绕于心,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在海边石塘露营夜宿,耳畔中回响起那涛声滚滚。

这下好了,这不正好是自己要写的小说中的一个很好的题材背景吗?查先生感到兴奋异常,文思泉涌,于是索性将自己名字“良镛”中的“镛”字拆分为“金庸”二字,就以“金庸”作为自己的笔名,从1955年2月8日至1956年9月5日,一部署名作者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横空出世,在《新晚报》副刋“天方夜谭”版上连载刋登了一年多时间。

《书剑恩仇录》问世不久,便以其厚重的历史画卷背景,洋溢着诗情画意般的新型武俠小说意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写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紧紧地抓住了广大读者的心扉,一炮打响,大获成功。

当时的香港市民茶余饭后,都手持一份报纸争相阅读,报纸的销售份数由此大增。金庸先生也因此声名鹊起,以后更一发不可收拾,一部部新写的脍炙人口的武俠小说接踵而出,越写越好,奠定了他在华语世界新派武侠小说领域中的大师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海宁盐官和查陈两大世家

坐落在杭州湾北部钱塘江畔的浙江省海宁市(县)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古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渊薮。1924年3月10日,查良镛(金庸)出生在海宁袁花镇“赫山房”查家,这是一个五进院的大宅子,院中有九十多间房和一个大花园。

他在家中排行第二,祖父查文清非常钟爱他,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宜官”。海宁袁花查氏乃书香门第世家,“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是清康熙皇帝为查氏宗祠的亲笔题封;“一门十进士,兄弟五翰林”更是对海宁查家的美誉。

到了近现代,查家也是人才辈出,金庸先生的族兄查良铮,笔名穆旦,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翻译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美丽诗歌,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写作“再别康桥”的大诗人大才子徐志摩,是海宁硤石镇人,因为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志摩父亲徐申如最小的堂妹,志摩年长金庸,所以志摩是金庸的表兄。

说到海宁,不能不说到盐官,更不能不说到海宁陈家陈阁老的传说故事。别看盐官现在仅仅是海宁的一个市属小镇,但从前盐官却是非常有名气的一个古镇,且历史悠远,人文荟萃。因靠近海边,早在公元前195年,西汉王朝吴王刘濞便在此煮海为盐,并于此设立了司盐之官,盐官之地名遂由此而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的盐官地方因近海交通便宜,商贾发达,物产丰富且有海盐及蚕桑之利,所以非常繁华富庶,享有“江南沿海第一镇”之美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海宁县、州治的所在地。民国初期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字少川)还曾经提议将首都由北京城迁至盐官镇呢,其事见黄浚撰《花随人圣庵摭忆》。唐绍仪曾经做过首任复旦大学的校长。

加之盐官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至今都是驰名天下的钱塘大潮最佳观赏之地,宋大学士苏东坡便有诗句赞曰:“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海宁陈家的老籍便在盐官镇中,陈氏一门,系东南名门望族。由明末至清咸(丰)同(治)三百余年间,陈家考中举人贡生进士二百多人,官至宰相(阁老)三人,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十一人,其中学者、名臣甚多,有所谓“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美称。

这其中最享盛名、妇孺皆知的便是陈阁老和乾隆皇帝的传说故事了。坐落在盐官城内堰瓦坝的陈阁老宅,系清雍正朝太子太傳、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告老返乡后的居住府第。因陈元龙世称广陵相国或海宁相国,而清代称大学士(相国)为阁老,所以民间一般俗称为陈阁老宅,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御赐“九龙匾”的由来

清历代皇帝曾经多次为陈家御赐书匾,前后据说有七块之多,但由于年代久远,兵火战乱,除那块御赐“九龙匾”之外大多已经散佚。

1982年,在盐官乡下原生产大队的一间储粮的旧房中,人们不经意间翻捡出了一块老旧的木制踏板,木踏板看上去已有些年头了,板身极重又非常牢固,以前被人倒过来背面朝上,当作抬运粮食时的上下踏板使用。谁知一旦将其正面翻转,再剝离掉蒙在其上的斑斑旧垢后,展露出现的竟然是那块流失多年的“九龙御匾”,瑰宝失而复得,令人惊讶莫名。

此匾长三米,宽一米,採用上等的樟木料精心雕刻制成。匾上雕有九条形态各异的蟠龙昂首奋飞,漫舞云海。正中刻有雍正皇帝御书“躬劳著训”四个大字,匾右上方雕刻“雍正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左下方刻有“赐诰封一品夫人查氏”和陈诜三个儿子:陈世俊、陈世倌、陈世侃之名。其中的陈世倌后来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陈门三阁老之一,还有一位阁老是顺治朝“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年代更为久远了。

原来这是1723年雍正皇帝胤禛刚登基为帝时表彰查氏夫人在丈夫去世之后,精心教育培养三个儿子学业有成光耀门庭而特赐于礼部尚书陈诜之妻,诰封一品夫人查氏的一块九龙匾。陈诜是陈元龙的从兄,而夫人查氏便来自于海宁袁花查家。这块制作精美弥足珍贵的“九龙御匾”现存放于盐官陈阁老宅“筠香馆”内,它也从侧面鉴证了海宁查陈两家的世交渊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陈家洛和弘历是亲弟兄吗?

“书剑恩仇录”中陈阁老的少公子陈家洛,出身富家,少时熟读诗书,心怀推翻清庭重兴汉室大志,长大后浪迹江湖行俠仗义,是反清复明帮会“红花会”的帮主。因此,他与传说中本系陈阁老长子,现为满清乾隆皇帝的弘历,既有手足之情,更为对立之敌。

中国古代传统中的俠义之士,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荆轲刺秦;有李白《俠客行》诗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亊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游侠;更有那水泊梁山中抡着两把斧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顾冲冲杀杀的黑旋风李逵。

但是,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给我们展现的陈家洛,却与他们迥然不同,完全是一个崭新的儒俠人士。他有文有武,有情有感,虽为江湖大俠,但他既饱含家国之情怀,又深藏儿女之私情,他对香香公主一往情深,互许终身之约。但后来为了复兴大业,又忍痛舍弃,将香香公主让与弘历。最后当美丽的香香公主自尽之后,陈家洛痛不欲生,再加复兴无望,于是意兴阑珊的大侠退隐江湖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陈家洛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读到那些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读书人,在经历了外敌入侵、动荡飘摇的乱世之后,对于国家民族、人生事业的理想和报负。我们仿佛也看到了金庸先生家乡的王国维、徐悲鸿、蒋百里等近代杰出人物的身影,他们奋斗,他们呐喊,这也许是金庸先生要将幼年故乡的传说故事写入他创作的第一部武侠小说的初衷吧,这是一种深深的乡愁使然!

正如先生1956年在“费明仪和她的歌”一文中所写道的:如果你到过江南,会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杨柳与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

诚然,所谓乾隆皇帝弘历系调包的海宁陈阁老之子的说法仅是民间的一个传说而已,真实的乾隆皇帝也不可能是汉人陈阁老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历史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四次到海宁盐官,而且每次来都驻跸陈家安澜园却是不争的史实。尽管乾隆皇帝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视察海塘工程,但也说明了当时海宁陈家的地位隆重。通过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这部优秀武侠小说的精彩纷呈描叙,无疑使有关海宁陈家陈阁老的这一神秘传说故事更加广泛传播。

1972年9月11日,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连载刋登完最后一节,先生遂宣佈就此封笔。这样从1955年至1972年十七年间,金庸先生共写作完成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用其中十四部小说书名的首字撰成一联:“飞雪连天射飞鹿,笑书神俠倚碧鸳”。这十五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也成就了先生功德圆满,成为“一代大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朱新渝,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热爱学习历史文化及古典诗词,有部分诗文作品发表,现居重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