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的寿命所决定的。《百家讲坛》从开播一直以来都是相同的形式,内容也是文学历史为主,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在网络媒体、手机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下,它必然只能流行一阵子而已。就算单从电视媒体来说,除了央视,还有各个地方台,近些年来文化类的栏目也是雨后春笋一样的涌出,所以,新陈代谢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节目本身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易中天这样的明星学者,并不是常常能有的。大学里不乏博学之士,但能把课讲生动的还真不好找,尤其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如果节目讲的乏味,观众就不会买帐。后面的郦波、钱文忠、蒙曼等人,讲课艺术最多持平于丹,不如易中天远甚。其次,节目格局越做越小。最初《百家讲坛》定位确实是要“百家争鸣”的,请的学者不仅有文史方面的,还有自然科学领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杨振宁先生就曾在《百家讲坛》做过科普。后来,节目主要集中在文史方面,再后来缩小到所谓的传统文化,国学上来,节目方向越做越窄。而且,请的专家也越来越不成气候,最初都是周汝昌、叶嘉莹这样的巨擘,渐渐的就成了谁都能上,涉及到学术问题,根本压不住场子,除了节目本身的原因,时代变了,类似的节目增多,并且网络媒体的兴起,这些都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一个老梁就分去了《百家讲坛》不少的流量,不管怎样,《百家讲坛》是档不错的节目,丰富了我的中学时代。现在我偶尔还会关注一下,就像看望老朋友一样,别是一番滋味。江郎才尽,没有更多的话题了。百家讲坛开讲至今,可以说从文学讲到历史,从军事讲到政治,从生物讲到经济,从远古讲到未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九流三教,前后几千年的时代中和人有关的,无关的,该讲的都讲了,不该讲的也基本上都讲了,也没什么更多的好题材可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学者炒作学术,为了标新立异而立异,只为了出名而已。多数学者的观点应该讲都还是比较客观和中肯的,但是也有很多的所谓学者为了抬高身价,故意语出惊人,弄出一些不一样的观点,觉得说出一些别人没说过的,或者不敢说的就是有学问。学术自由应该提倡,带有自己的主观态度去理解文化也没有原则问题,但是个别所谓的学者利用百家讲坛出名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下限的整出一套又一套没有原则和底线的观点,哗众取宠,颠倒黑白。不仅影响了学者自身的形象,也抹黑了讲坛的光辉形象。审美疲劳,吸引力下降。讲坛刚刚开讲时,新颖的模式吸引了很多观众的关注,同时配上各种杂志书刊的印刷,社会知名度极高,百家讲坛上的观点成为很多文化人引经据典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