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后唐统一北方的短短十几年中,统治集团内部为了争夺政权,互相倾轧,进行过很激烈的斗争。后唐庄宗同光四年(公元九二六年),李嗣源发动邺城兵变,向李存勖发难,即是很激烈的一幕。在这次兵变中,极力怂恿李嗣源并为之卖命的一个,就是金城(今山西应县)人安重诲。李嗣源上台后,安重诲也跟着发迹,然而,从发迹那天起,就为他后来更惨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李嗣源

安重诲

安重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重诲最大的一个缺点是志大才疏,主观武断,缺乏自知之明,史称他“任过其才”是很中肯的。在他看来,李嗣源能爬上皇帝的宝座,他是第一功臣。所以,当他领了枢密使检校司空佐领大将军的头衔后,便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连李嗣源左右很亲近的人也不放在眼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枢密使每天要接到各地很多的书信和奏折。安重诲不晓文义,对很多奏折读都读不下来。但是,他有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安重诲把他的弟弟安插在郑州当州牧,两个儿子也都安置到重要岗位上。他用人唯亲,行贿受赂。比如,四川将领孟知祥想搞独立王国,可是又顾及到全家老小在京城,便找个理由,上表申请,希望准许他把家小搬到四川去。安重诲接到申请,拒绝了孟知祥的请求。后来,孟知祥让人暗中送给安重诲一百两黄金,安重高兴地接受了,并且主动在李嗣源面前替孟知祥说好话。孟知样通过安重诲,顺利地把家小接到四川。从此,他便有恃无恐地和李嗣源分庭抗礼。后来,孟知样和人谈起这件事还说我以为一个堂堂枢密使多少神秘呢,原来只值百两黄金。

孟知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重诲的这些行为,当然引起了李嗣源的猜忌和疑虑。不久,安重诲的政敌又给他散布了这样的流言:听说有人给安重诲相过面,说他“贵而不言这话传到李嗣源耳朵里,真是危言耸听。从此,李嗣源对安重诲存下了戒心。有一次,李嗣源单刀直入地安重诲:“听说你收买心腹,私自招兵,想到淮南去作战,有这回事吗?”安重诲听了这话真是诚惶诚恐,他极力向李嗣源表白,可是已经晚了。安重诲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便再三请求罢职,李嗣源不从,这当然不是李源对安重诲的垂青。李嗣源有他自己的主意:其他自己才刚刚爬上皇帝的宝座,政局还很不稳定。其二,安重诲跟自己三十多年了,特别是邺城兵变中,为自己忠实地卖过命。处理一个安重诲,会“冷落”了其他大臣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弘昭

不久,东川的董璋叛变了,李嗣源当即派石敬瑭去平息叛乱,没有多大进展。安重诲认为这是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便要求去平息这次叛乱。李嗣源同意了。安重到了凤翔(今甘肃东部)后和风翔节度使朱弘昭说前些时,有人陷害我,差点儿掉了脑袋,不是呈上宽宏大量,全家都得遭殃安重海前脚刚走,朱弘昭就去李嗣源那里说安重诲的坏话,诡称安重诲口出恶言,怨怪呈上,并且责怪李嗣源不该让安重诲在外带兵,万一他夺了石敬的兵权,作起乱来岂不是自己树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重诲故里.山西应县

安重诲故里.山西应县

朱弘昭的这一席话,一下子就把李嗣源打动了。于是,马上下令,叫安重诲撤军。安重诲接到命令,火速撤军。他总是侥幸地希望能有个机会向李嗣源表白心迹。走到半道,突然又接到李嗣源的命令,叫他到河中就任,其实是要把他先稳在那里。李嗣源叫安重诲到河中的同时,又派了翟光邺和李从璋去监视他,借机会杀死他。李从璋一去河中,就包围了安重诲的住宅,然后,直接去“拜谒”他。安重诲正要上前行礼,李从璋已抽出大过出其不意地击毙了安重诲。安重诲直到临死还执迷不悟,连连大叫:“我死倒无怨言,担心的是不能为皇上诛杀潞王(即石敬瑭),这个人总有一天要成为朝廷的祸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安重海的发迹到他的惨死,又一次告诉我们:在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争权争利,罗织罪名,诬陷下属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皇帝这个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什么手段都可以使出来,连他最亲近的奴才也不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