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本,通常意义来讲是一个人经营起家的本钱,它最终的方向都是奔着利润而去。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前行的道路中都会面临盈利困难的问题,成立于2010年3月,迄今已有十余年历史的美团也不例外。

2019年8月23日,美团点评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营收227亿元,高于市场预期值219.08亿元,同比增长50.6%;第二季度实现盈利8.7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7亿元。营收、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这家市值4000亿港元的知名上市公司首次实现了整体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连续亏损10年,首次扭转盈亏,这对美团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意义的里程碑。

第二季度,美团在营收、交易额等方面的快速增长,都反映出了生活服务对大众消费者的强大吸引力,这也是美团公司财务数据持续稳健增长的保证。

但同时,美团面临的多重市场挑战依然不容乐观,因为在美团首次实现盈利的背后,隐藏着众多隐忧。

对于美团来说,餐饮业务在整个集团的业务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整个集团来说,餐饮外卖既是公司的基本盘和“本钱”,更是流量意义上的、为新业务输血的“摇钱树”。

2019年Q2季度,餐饮外卖业务延续了上季度强劲增长的势头,业务交易金额为931亿元,同比增长36.5%,餐饮外卖订单量为21亿笔,同比增加34.6%。

但是,美团餐饮业务的利润增长,是建立在提高合作商家的平台抽成基础上的。餐饮业务强劲增长给美团带来更高营收的同时,合作的餐饮商家却难以赚到钱。

从2018年6月美团香港上市以后,为了实现盈利,更为了缓解资本方的压力,美团外卖多次上调了抽成佣金。平台抽成从刚开始的18%,上跳到22%,再后来上调至25%,甚至部分区域上调至28%。强制商家“二选一”,提高佣金的新闻屡屡登上各大网站头条首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上外卖业务,本质上是一个利润相对较低的业务,讲究“薄利多销”,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业务才有可能实现盈利的。

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见顶,摆在互联网企业面前的难题是不断推高的获客成本。对美团外卖来讲,获取新增用户只会越来越难,流量红利的饭也只会越发难吃,这是所有互联企业均需面对的大环境。

如果美团没有发展出其他业务更好地变现外卖业务所带来的流量,那么提升利润,基本就只剩下提高商家费率抽成这条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如果佣金抽成比例从18%到22%,再到28%,三番五次的提高抽成比例,无异于饮鸩止渴。

不断攀升的佣金抽成虽然在短期,提升了美团外卖的盈利能力,但长期来讲,对美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会让美团与商户、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趋紧张,导致商家持续外流。

这一点在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上也得到了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易观发布的《2019上半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洞察》,2019年上半年餐饮外卖市场美团、饿了么两家独大,仍然呈现双雄格局,然而在市场份额上面,却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今年上半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由去年的54.5%下滑为52.0%,下跌了2.5%。而饿了么2019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却提升至43.9%,环比上涨3.7%。

2019年8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了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美团点评名列榜单第七位。毫无疑问,成立十年的美团已经成为了一家大型公司。

作为一家市值4000港元的公司,美团的“大”,没有人能够否认。截止到如今,美团涉足的领域包括美食攻略、外卖网上订餐、美团打车、美团单车、酒店预订、旅游团购、飞机票火车票、电影票、ktv团购等等吃喝玩乐全都有,今年八月初美团甚至还加入了地图导航、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细看财报:2019年Q2餐饮外卖业务收入128亿元,占比总收入56.6%;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52亿元,占比总收入23.1%,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收入46亿元,占比20.3%。

你会发现,除去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途,美团其他业务收入并不突出,涉足的领域虽然众多,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大而不强”。

这些年来,美团到处扩张,从本职的团购领域往外延伸,进军共享单车、美团买菜、共享出租车、互联网金融、地图导航…看似大刀阔斧,但实际上在各个业务领域里,都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没能沉淀扎根,成为了单纯的扩张。

一个机会追随主义者,势必缺乏真正的战略定位。

如果美团持续的扩张只是单纯的为了追逐利润,看不到自身的条件,看不到新业务与平台的矛盾,那么,基于这样的目标而进行的尝试,只会让美团在“大而不强”的层面上原地踏步,始终无法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2018年9月20日,。美团登陆港交所,经过一年的发展前行,美团终于实现扭转盈亏,但是,未来摆在美团面前的路,王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