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北京市政协举办“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委员沙龙,北京市政协委员们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听取了相关专家学者关于全产业链布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学术报告,并对本次主题开展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解决好人才流动时的后顾之忧。

政协委员们首先来到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参观了该公司研发的一系列高性能无人直升机产品。据介绍,该公司在研无人直升机机型包括300公斤、450公斤、3吨、15吨等4个型谱,覆盖轻型、中型、大型和重型军民两用无人直升机,推广应用于国防建设、电力巡检、农业植保、消防安防、海关缉私、海警海事、地质勘探、遥感测绘等多个领域。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为委员们做了一场干货十足的学术报告。对于如何推进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陈耀提出,要遵循产业梯度发展规律,依据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结合中央对三地的发展定位,优化区域分工布局形态,科学规划布局“中心—腹地”产业链,并把总体产业布局与空间布局和三地各自规划相衔接。要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重点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全产业链布局。

市政协委员、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印在发言中提到,作为一家航空技术企业,公司已经在京津冀三地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北京是该公司核心技术研发基地,海上试飞基地、综合保障基地则位于天津,因为河北拥有大量的应用场景,产业的实验基地、生产基地和通航基地则位于张家口。

田刚印表示,他深刻感受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但也从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三地之间高端人才流动难、科研成果转化难、政府之间的利益共享难、企业享受政策难等。因此,田刚印建议,三地之间要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全新、高效的跨省市协调机制,探索打破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和高考的制度障碍,解决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同时,建议北京市牵头成立无人智能航空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建议政府加大对航空技术,制造基础研究领域扶持和投入。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爱意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庆明则将关注重点转移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建议相关部门对此做专题调研,并把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作为下一步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的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市政协委员、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也在发言中提到,要完善区域经济顶层规划,合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加强区域主要产业间的沟通与协作,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升级及延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