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轻的时候,是多读书好,还是出去玩好?

上面这个标题,是我前段时间在悟空问答上看到的一个问题。

很显然,提问者应该是一个年轻人,想着读书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出去玩可以增加自己的见识,在两者之间有点难以抉择。

我大致翻阅了十几篇网友给予的回复,95%的都是“劝导”要多读书,更有甚者还做了思维导图,洋洋洒洒数千字来比较“多读书”和“出去玩”的利弊。也可谓是用心良苦。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想必这位年轻人也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影响,但我想说,错!不要再受“误导”了,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书好读,路“难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行万里路”?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酷爱游历,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在短短数年内游历遍了名山大川,留下中国古代著名地理文献《徐霞客游记》,成为中国地理学著作中的一颗明珠。

一档非常火的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其中张昕宇、梁红夫妇, 他们游历世界各国,通过视频,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真实世界的画面。

他们真的是在用脚步丈量世界,用行动突破认知,他们这才是行万里路。

而我们的“行万里路”呢?

或者自驾、或者报团,趁着假期,匆匆忙忙的走出去游玩。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撒尿、到了景点就拍照。我们这不叫行万里路,叫旅游。

他们,是铸就经典;

我们,是逛逛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

刚上小学时,妈妈会抚摸着我们的脑袋说:“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有出息。”

刚上高中时,班主任会语重心长的说:“一定要好好读书,才能考上好大学。”

刚上大学时,辅导员说:“一定要好好读书,毕业了才能找到好工作。”

尽管每个人说话的场景不一样,但核心都是一致的,要好好读书。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这句话中,将书籍比作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阳光,比作小鸟的翅膀,寓意不读书,我们就没有希望,不能飞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了“马斯洛原理",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了5个层次: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就是人为了活下来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需求,比如空气、水、食物等;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就是人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后,进而需要安全保障的需求,比如群居;

第三层次:社交需求,基于情感和归属的需要,需要建立人际关系的需求,比如婚姻、交朋友等;

第四层次:尊重需求,人人都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尊重;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这也是马斯洛原理的最高需求,是指人实现理想、抱负和个人价值。

底层的生理、安全等需求,可以通过外部的条件加以实现,而逐渐升高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往往仅靠外部条件是很难实现的,就需要一把开启的钥匙。

这把钥匙,对于我们普通职场人来说,就是读书。

我们无法像古人一样通过游离四方、著书留名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也无法像《侣行》一样出去走遍世界,因为我们普通职场人还要工作,养家糊口。我们却可以在书中遨游知识的海洋,提升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的意义1: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优质社交;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爱读书的人总能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我有个同事,因为热爱读书参加了一个读书会,在读书会现场结交了很多同样的读书爱好者。他们每个月都会组织读书交流会,相互分享读书的心得。正是因为读书,他的人际关系比一般人要大很多、优质很多。

读书的意义2: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外部尊重;

热爱读书的人,往往都知识渊博,出口成章。这样的人在各种场合都能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赢得别人的尊重。

比如我身边的一个领导,每次在做业务沟通会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他的分享。因为他总是能从《西格玛管理法》到《麦肯锡问题解决思维》,再到《管理的艺术》,每次聆听都会受益匪浅。自然他也是我们最尊重的领导之一。

读书的意义3: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自我实现。

读书,不是目的,通过读书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在读书中,我们掌握了深度思考的逻辑、学会了问题拆解的方法,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更容易拿到好的结果,得到领导的认可。

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读书,可以我们更快的实现自我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书该怎么读,才是真读书?掌握读书的正确姿势

职场如战场,不进则退。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每个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有限,越来越宝贵。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读书,才是我们读书的正确姿势。

第一招:有速度的读书,快速吸收

每天我们都要接触数以万计的信息,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职场人必备的技能之一。对于读书也是亦然。

我们现在读书,不能像高考备考时逐字逐句的阅读,那样效率太低,反倒影响了我们读书的信心。

要快速的阅读,具体我们要怎么做?

①快速浏览目录,比如我打开一本《聪明人是怎么思考的》,发现其中的第4章聪明人是怎么解决问题的,第6章聪明人是怎么学习的,对于当下的我特别重要。

②快速锁定关键词,比如聪明人是怎么思考的一章中,关键词是善于提出问题、运用分析框架、头脑风暴等等,这次关键词就串联成了我的阅读链条。

③场景联想,基于刚才快速阅读来的信息,快速联想自己工作中有哪些具体的实际场景,在头脑中进行反思和对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招:有重点的读书,形成知识体系;

阅读的目的,是要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基于这样的知识体系再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比如我们要形成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财会、项目管理等等各种类型的知识体系,因为每一种知识体系都是我们未来在职场中成就事业的基础。

更高效的形成知识体系,就要有重点的读书:

①明确要重点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最近我在牵头做几个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以及各种里程碑节点的管理。为了帮助我拿到好的项目结果,于是我决定重点阅读,对“项目管理”形成知识体系;

②寻找经典书籍

阅读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也精准越好。

于是我就在网上收集关于项目管理的推荐书单,发现《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管理工具箱》两本著作都是非常经典的,于是基于这两本书进行读书计划的制定。

③学以致用

读了、学了,不用,等于没学。

在学习到了部分的项目管理的知识后,我就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运用,努力按照书中讲到的知识点进行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招:多形式“读书”,碎片化学习。

网上很多人在质疑碎片化学习到底有没有用,基于多年来的经验,肯定有用。

随着我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完全依靠纸面阅读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阅读需求和学习场景。

比如在非常拥挤的地铁里,在上厕所的时间,拿着一本纸质书籍进行阅读是十分不方便的,也没有必要。

这个时候,我们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多形式“读书”:

①听书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可以听书的APP,头条上现在也可以听书了,那我们就可以有重点的订阅一些书籍,在场景不允许阅读的情况下进行听书。

听书也要讲究方法:

不能漫无目的的听,因为那样不容易形成体系;

该快进的地方要快进,抓住重点的听;

②阅读干货文章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说读书效率低,好几个月都读不完一本书。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运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干货文章。

干货文章的好处就在于高度凝练和总结,几千字就概括了一本书的精华。

比如你看好一本书,可以在头条上搜索相关的关键词,就会涌现出非常多的干货文章,找几篇你感觉不错的,认真的阅读。

阅读干货文章也是我经常运用的方式。最近在读项目管理的书,在地铁里的时候,我就会用手机搜索项目管理的干货文章,找出几篇点赞量高的仔细研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时会闭上眼睛细细品味其中作者的意图,和可以应用到我工作中的场景。

时间长了,反倒是吸收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进步的阶梯。

这样的阶梯就放在我们的办工桌上,就摆在我们的书架上,只要我们主动一点,从喜欢的那本书开始读起,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爱上了阅读,让自己看到了更美好的事物,和更清晰的方向。

我们的时间不允许行万里路,更不允许随性的出去走走景点,拍拍照片。

但我们的人生需要浇灌,这读书就是最好的泉水,甘冽、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