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票、炒房子、炒币、炒生姜、炒大蒜、炒核桃……,“炒”好像是个万能词,搭配啥都能顺下来。只是有些CP组实在是超出人们的想象力,而且还炒的煞有介事。

比如最近流行的“炒鞋”,恐怕很多人还不知道,原来自己穿的鞋子还可以“炒”,而且炒的有行情、有文化、有专业。买鞋还成了一门生意,竟然像买房、买车一样要先获取抢购资格。今年4月,深圳万象天地AJ旗舰店开业第一天,就有几百人冒雨排队,摇号抢购限量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5日,“炒鞋”一度被刷上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的第7名位置。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也成了当下流行的经典语录。“炒股不如炒币,炒币不如炒鞋”也被传为部分人的暴富圣经。据央广网报道,根据某平台统计数据: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

球鞋已经跳出小众的收藏圈,成为了资本市场游戏的囊中物。

炒出天价鞋的背后逻辑

8月17日,Air Jordan 1丝绸黑脚趾发售。每个发售城市的线下耐克专卖店都被挤爆,球鞋玩家正式开售前完成线上发售登记,经历夜排后,又撑着伞忍受暴晒,等待抽号购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鞋发售价格1299元,现在到毒交易平台查询,最低价格5309,最高已炒到15999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款炒的更离谱。2017年9月1日出的AJ和OFF—WHITE的联名款,官方售价1499元,今年白黑红配色最高价飙到了将近8万元,涨幅达533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7月,顶级拍卖行苏富比联合某球鞋平台办了场“Ultimate Sneaker Collection”(最稀有跑鞋大合集)的球鞋拍卖。100双鞋子共拍得128.75万美元,约合909万人民币,平均下来每双都要9万多。

9万多一双是让跌破眼镜的价格。但比这更夸张的是还有,目前记录在案的全世界最贵的球鞋是Air Yeezy 2(Red October),以1700万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鞋圈的这种价格翻番涨已经不是新鲜事,原价买不到球鞋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靠着卖鞋发家致富的例子也时不时刷新普通老百姓的三观。

各种传奇故事粉墨登场: “男孩一面墙,堪比一套房”“币圈大佬卖币炒鞋”“95后靠炒鞋在杭州买了房”……

炒鞋本来是小众圈子里玩儿的、满足个人爱好的收藏品,如今竟然发展成全民炒。本来是小众人士交易一点限量鞋款,赚点小差价,顺带发挥点儿社交货币的作用,交个朋友啥的。结果鞋子还出现了交易所和各种指数,开始像股票一样玩资产证券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了。这鞋怎么就炒起来了呢?

我们都知道“价值源于稀缺性”,就像黄金、钻石为什么贵。因为稀有,所以也保值。

鞋子之所以能炒起来,卖的也是个“稀缺”。放在鞋圈来炒的鞋子基本都是限量款(设计师款、联名款、网红款等),买的时候都要像车牌摇号那样通过抽签产生。球鞋爱好者一般通过线上登记摇号、实体店排队抽签或者加价找海外代购等方式买到心爱的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限量”不仅逐渐成为了衡量球鞋投资和收藏价值的重要指标,也造成了市场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稀缺的另一头是需求。有的东西是稀缺,但没有需求也炒不起来。炒鞋本来是喜欢球鞋文化的那一小撮人的行为,可随着Sneaker文化的东风满地吹,即使不热爱也会因为“有面儿”等心理因素买一双。球鞋市场需求端的旺盛,造就了“炒鞋”的基础。

炒鞋的逻辑和所有炒货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需要判断风向,了解供需,然后抓住时机低买高卖。

炒鞋赚的就是低买高卖的差价,现在和以前的区别就是这个价差拉大了,暴富故事频传了。在国外,知名球鞋“倒爷”Derrick在Yeezy 750 Boost发售时,两天获利约150万人民币;20几岁的华裔少年Allen Kuo倒卖200多双Yeezy 350 Boost “Moonrock” ,赚取几十万美金;在国内流传着一个二十四五岁的男生现在专职炒鞋,一年入账50万,还有些庄家月流水能达到几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搅动了圈外人那颗发家致富的心,引得非球鞋爱好者蜂拥而至,使得球鞋买家和买家之间交易的二级市场呈现大热局面。

炒鞋链条上都有什么角色?

炒鞋火了,炒鞋链条上的角色也丰富起来,炒鞋投资者、交易平台、鉴定师、灰产等等。

原来二级市场的贩鞋者都是那些球鞋爱好者。但现在入局者还有很多鞋圈文化之外的人,趋利而来,既有大的庄家,也有小的散户。炒鞋者囤货是基本功课,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炒鞋操盘路径图。

“球鞋发售——海外扫货(有的是大资金拼局扫货,也会有小鞋贩、零售商收货)——球鞋APP中试探求购或者试探放货——通过自己与自己成交,拉低成交价——大批量收购、囤货——疯狂抬价到足够收益的价钱出货。”

在投资者中,庄家比较有实力,有的还是资深的投资人,有市场操纵的话语权,往往散户投资者或者买家是被收割的角色。据媒体采访业内人士,“一款鞋如果判断失误,如庄家预估可以在二手市场涨到5000元,最后只涨到3000元,庄家会联合起来,一起把二手交易平台上的货扫光,造成断货的假象,再以高价把手里的货清出去”。

巨大的交易需求也催生了第三方服务机构,如毒、NICE等球鞋交易平台,斗牛DoNew行情工具,国外转卖平台StockX等,兴起时间在2015年前后。这些球鞋寄售平台的出现大大压缩了鞋贩子的利润空间。

这类app平台进化成了类似券商交易所一样的存在:电子化交易、分时图、K线图以及大盘指数样样俱全。他们的出现让国内二级球鞋交易市场变成了真正炙手可热的投资。平台的赢利模式是通过球鞋转卖和鉴定服务,收取卖家的手续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高昂的溢价还催生了灰产。原本穿的鞋,如今竟然也有了贩卖罪恶的空间。一方面,有人会利用炒鞋的高回报作为诱饵引人入坑。南京一名学生被骗38万元来购买多款潮流品牌球鞋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钱给卖家了,但卖家迟迟不发货。另一方面,假鞋泛滥。二级市场,鞋子被转上二手、三手甚至四手,炒作催生的供应不求导致了假鞋制造产业的发达,以莆田系闻名。

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有人为此铤而走险,假如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有人敢践踏道德和法律。

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角色——球鞋鉴定师。他们凭借多年玩鞋经验,有识别假鞋的火眼金睛,当买家找上门来鉴鞋,一个“假”字就决定了这双鞋的命运,假鞋贩子也因此对鉴定师怀恨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球鞋鉴定师一般都有相似的成长经历:早期在各大论坛贴吧吸收球鞋知识,经验积累多了,就有了判断一双鞋真伪的能力。口碑养成后,他们就转移到球鞋交易、电商平台,将鉴定作为副业赚取收入。

目前,正牌球鞋鉴定师全国不到一千人。鉴定师鉴鞋,一般会先看看鞋盒侧标上的货号代码信息,再看外观和内部走线,实物鉴定会闻鞋胶味道。但鉴定师由于影响到了庞大的制假产业利益链条,遭受人身威胁的情况也开始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炒什么,都是投机行为

鞋子本身不是稀缺品,它是工业化制成品,是批量化流水线的产品。即使限量,也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是品牌方的一种营销手段。“炒鞋”背后的高额利润不是价值本身驱使,是一种疯狂炒作的结果。

炒作的结果就是一批批庄家收割一茬茬韭菜,直到这个泡沫彻底破裂。庄家会在价格最高点时把囤的鞋子抛到市场,在高点买入的接盘侠就成了韭菜。

球鞋界90后KOL夏嘉欢最近公开表达了对“炒鞋”的看法。他认为,说炒鞋稳赚不赔的人都是外行,在2015年之前,10个人里9个人赚钱,2017年之前也是一半。就在这两年,炒鞋变成一个很有风险的行业,因为一双鞋你很难买到原价,你以市场价去买,就只能是看它跌还是涨,就跟买股票一样,真的有点赌博性质。现在炒鞋10个人有7个人赔钱,只有大商家可以赚钱,小商家就叫割韭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泡沫故事古往今来一直都不缺,甚至有的交易平台因为具有操纵性而走上了诈骗之路。

往远了讲,有历史上著名的“郁金香事件”。17世纪,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由于量少价高,备受达官贵人追捧。投机商看重其中的商机,开始囤积郁金香球茎,并推动郁金香价格上涨。当时,就连卖鱼和卖菜的贩夫走卒也加入到郁金香买卖中。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为了满足郁金香的狂热交易,专门为此设立了买卖会场。价格最高时郁金香球茎曾涨到1668盾,就在短短两天后,这支郁金香球茎的价格约等于0.15盾。很多人一夜间一贫如洗,甚至投江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的看,前几年炒邮币卡,交易所价值远高于现实成交价,最终泡沫破裂,交易所倒闭,接盘侠血本无归。而且还衍生了犯罪,2014年到2016件期间,邮币卡电子盘诈骗活动突然在全国涌现,在全国范围内引诱投资者炒作邮币卡,造成大量投资者血本无归。

炒鞋走的也是这条路,这事要是认真也就输了,毕竟利益滚滚的地方从来都江湖汹涌。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