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当改朝换代,孔子的后裔总是率先臣服。这话基本符合事实。孔子的后裔臣服新朝廷,可是有理论基础的,毕竟孔子本人也提倡忠君。

不过,孔子所谓的忠君,是有条件的忠君,他老人家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也就是说,如果君主对臣子有礼,臣子就对君主忠臣。反之,如果君主对臣子无礼,臣子自然可以对君主不忠。这一点,孟子说得更直白:君之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仇寇。

总之,君主和臣子是合作关系,不是人身附庸关系,君主做得了初三,臣子就做得了十五。所以孟子说,武王伐纣不是“臣弑君”,而是杀了一个独夫民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笑的是,后世腐儒却曲解孔孟的原意,提倡对君主愚忠。愚忠思想经过衍化,又分成两种行为,一种是真正的愚忠,一种是打着忠君的旗号,却干着投机取巧的勾当。

在人们看来,孔子的六十四世孙孔胤植就是如此。孔胤植是万历年间出身,于天启年间袭爵衍圣公,明朝待他仁至义尽。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虽才能欠缺,但并不属于孔孟眼中的独夫民贼,而清军入关时,横加杀戮,显然不得人心。如果孔胤植忠于祖宗,明清两者之前,站在哪一方不言自明。

然而,清军入关之后,甫一颁布剃发令,孔胤植就率领族众威望族人剃发,而且还向清廷上《剃头奏折》。他在奏折中肉麻地吹捧顺治,“恭惟皇帝陛下,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协瑞图而首出,六宇共戴神君;应名世而肇兴,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共永”,意思是说,顺治一一代圣君,深得百姓拥护,清朝将国运绵长,与天共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孔胤植上这道奏书时,崇祯尸骨未寒,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天下反清形势一片大好,哪来的深得百姓拥护?清朝才刚入主中原,政权未固,又哪来的与天共存?

顺治的摄政王多尔衮虽知孔胤植夸大其词,但仍然非常高兴。毕竟衍圣公的地位非比寻常,衍圣公的归顺,为天下读书人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于是,多尔衮大肆赏赐孔胤植,在都城太仆寺街赐第一座,计门、厅、楼、房一百多间,位在大学士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孔胤植对清朝俯首称臣时,孔子的诸多后裔人,却有一人对清廷提出了一项苛刻的要求。此人名叫孔闻謤,是孔子的六十二世孙,他对多尔衮说:“贵国既得中华,当用中华冠服!”意思是说,清朝既已入住中原,满人就应该穿汉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勃然大怒,说了4个字:“殊辱乃祖!”意思是说,孔闻謤有辱祖宗。这是彻头彻尾的颠倒黑白,要知道,孔子若生在清朝,也一定会说同样的话。要知道,孔子当年称赞管仲曾说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披发左衽是胡人的打扮,可见孔子非常重视华夏衣冠。

当孔闻謤提出满人穿汉服时,多尔衮本打算对他处以重刑(理当正法),但考虑到他是圣人后裔,杀他恐怕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清廷笼络人心,于是将孔闻謤革职为民。孔闻謤被免职后,回到老家,没过多久便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