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埃及废除了英埃条约。1952年7月23日以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晸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英埃条约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之后于1954年10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1956年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1956年7月26日,埃及晸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主要目的是为了用运河盈利筹措阿斯旺大坝的费用,此前由于中埃于5月30日建交,米国撤回了对埃及的经济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1956年8月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月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9月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月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在这种情况下,英法决定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而对以色列来说,它早已对埃及不准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早在1955年11月就制定了一个入侵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作战计划,所以,两者是一拍即合。1956年10月13日,法以商定了作战计划,14日英法又在艾登的乡村举行了秘密会议,制定了作战计划。决定由以色列首先向西奈半岛的埃及军队发起进攻,吸引埃军的主力部队支援;接着,英法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亚丁和航空母舰上出动飞机轰炸埃及,摧毁埃及的军事基地;然后,英法军队从塞得港登陆,向运河区进攻,切断埃军退路;最后,由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全境,英法占领西奈半岛运河区,全歼埃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战前以色列军队共有军队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而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埃及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输联接受训练,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况且,埃及的防御重点是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所以在西奈半岛仅有3万人左右,兵力远逊于以色列。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点,由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利用埃军在西奈中部地区兵力稀少,防御单薄的弱点,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该旅的主力3000人,与米特拉山口的伞兵会合,向米特拉山口突进。以军为实现“中间突破”战术,威胁西奈北部埃军主力,配合202伞兵旅在南线的进攻,决定以第38特遣部队突击阿布奥格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布奥格拉位于西奈半岛东北部,东距埃以边境30公里,向西可通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从阿里什到库赛马的公路也通过这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军在阿布奥格马的前方鲁阿法水坝等地有坚固据点,形成了完整的防卫体系。1956年10月31日,以军以第7旅对阿布奥格拉发起进攻,受到埃军顽强抵抗和正确的炮火轰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午埃军两个步兵营夹击以军。以军在空军火力增援下,占领阿布奥格拉后,该旅立即分兵两路,一路向西推进,一路向东围攻鲁阿法水坝的埃军据点。正当埃及军队在西奈抵挡以军,大批埃军由运河开进西奈并准备大规模反击的时候。1956年10月30日下午6点,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英法空军在1956年10月31日下午对埃及的15个机场、一些兵营和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亚、苏伊士等城市的重要经济、交通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同时轰炸西奈的埃及部队,企图将埃军拦截在西奈半岛,使拥有250余架作战飞机的埃及空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联军海军也出动对埃及港口进行了袭击。掌握了制海权。1956年10月31日,以军在英法空袭埃及后向开始准备撤退的埃军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沿途遭到埃军顽强阻击,至1956年11月2日凌晨以军进至阿里什时,埃军主力已撤退西奈半岛。埃军同英法军队的战斗主要在塞得港进行。从11月1日起,英法空军对塞得港进行连续轰炸。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英法第一批伞兵着陆后,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先头部队只进到塞得港以南27公里的卡卜。此时,输联的注意力正为匈牙利事件所吸引,难以兼顾埃及危机。在匈牙利局势明朗化之后,输联便采取一系列行为,主要是以不同的措辞照会有关各方。此时的米国晸府,既面临输联要求联合采取决定性措施,又面临英法要求保证北约组织团结,显得有些左右为难。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米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到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但导致了一个晸府的垮台,英法两国在全球的庞大帝国加速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米国和输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对法国来说,米国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只有拉拢欧洲其他国家才可能与米国和输联抗衡,制造第三股平衡力量。此外输联的核攻击威胁也让法国下定决心,必须研发自己的核武器。

对埃及的纳塞尔来说,虽然埃及在军事战略上彻底失败了,但在晸治上却获得胜利,埃及成为阿拉波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并是泛阿拉波民族主义的根据地。

第715回:先发制人中东战争,奶与蜜流经地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