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54万米高空看海淀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熟悉的中关村、上地、五棵松

从卫星视角来看

是什么样的景象

别眨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关村(局部放大)卫星航拍

这是由海淀区政府冠名、海淀区高科技企业自主研制的卫星“海创千乘”(千乘一号01星)从54万米高空拍摄的中关村地区

2019年8月17日

“海创千乘”(千乘一号01星)

进入54万米高空、97.6°倾角的太阳同步轨道

开展在轨测试工作

“海创千乘”遨游浩瀚星空

太空里多了一颗“火眼金睛”

8月31日

“海创千乘”已累计绕地球219圈

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

首批高清图像传回地球

太空故事里有了海淀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拍摄为南北6公里 东西8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关村(局部放大)卫星航拍

从高空看过来

中关村地区的

一座座高楼大厦

纵横交错的城市干线

颐和园、海淀公园

清晰呈现

局地放大的万泉河桥

行进的车流匆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地卫星航拍

从高空看过来

上地地区京新京藏两条高速与五环交错

凝视密集的企业聚集区

有逐梦创新的你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棵松卫星航拍图

这里是五棵松

从高空看过来

玉渊潭如同绿色的翡翠

镶嵌在五棵松广场东部

凯迪拉克里的欢呼声呼之欲出

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

我们身在其中

却从未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淀造星人

“海创千乘”

“海”意为海淀

“创”意为双创

寓意海淀区在双创领域不断攀登科创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8月17日中午12点11分40秒,被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冠名“海创千乘”的“千乘一号01星”,搭乘“捷龙一号”火箭顺利发射升空。552秒后,卫星与火箭成功分离,“海创千乘”被送入54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当晚9点21分与10点54分,千乘探索的两座测控站先后捕捉到卫星过境,收到的遥测数据显示,卫星运行一切正常。 对中国航天来说,这颗卫星是民营商业航天喷薄式发展的一个注脚。

千乘探索创始人兼CEO苗建全宣布卫星成功入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乘探索创始人兼CEO苗建全宣布卫星成功入轨。

对苗建全和千乘探索而言,这颗卫星拉开的是两个星座计划的序幕。根据规划,千乘探索将在两三年时间内建设一个6颗卫星组网的“千乘一号星座”,之后再用三年时间发射14颗卫星,组网“千乘二号星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星出箱

作为千乘探索公司推进“遥感+”(遥感+通信+导航)空间信息融合应用体系的首秀,该星历时14个月完成研制,整星重量65公斤,取得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完成10余项技术创新及工程落地。

该卫星是我国民营卫星创业公司迄今为止自主研发的规模最大的一颗卫星,也是第一颗同时具备遥感和地球探测功能的业务卫星,是千乘探索公司推进“遥感+”(遥感+通信+导航)空间信息融合应用体系的首秀。

这颗卫星在商业航天创业公司领域创造了两个第一。其中,该卫星整星重量达65公斤,是创业公司研发的最大卫星。重量大意味着什么?苗建全解释,目前民营航天领域,发射的卫星数量越来越多,但很多小卫星准确的定位是纳卫星,重量只有几公斤,上天起到的更多是试验、教育、营销等概念作用,而重量大的卫星将具有实际业务服务功能,是“上天干活儿”的,也被称为“业务卫星”。功能上,“海创千乘” 号可同时承担遥感和窄带通信业务,既可以传回图象,也可以实现物联网信息传输,这在创业公司中也是首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乘探索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完成24颗卫星的工程组网,以及全球4套地面站的建设部署,形成全球任一地点的小时级空间信息服务能力,补充我国在轨空间基础设施能力,支撑国防、应急、国土、农业、林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空间信息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芳/文、制作

姜志发/图

部分内容由千乘探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