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9世纪中期,随着查理大帝的死去,法兰克王国陷人了分裂的局势,经过数十年的内部战争,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于公元843年在凡尔登开会签订了《凡尔登条约》,协议三分帝国,其中莱茵河以东地区的东法兰克王国归日耳曼路易所有,这就是日后德意志王国的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9世纪中期,北方的诺曼人兴起,开始人侵西欧地区,他们]的侵袭削弱了西欧的王权,公元911年,德国加洛林王系告终,贵族推选康拉德为德国国王,在公元919年,萨卡森公爵亨利继位,自此,德意志王国开始了萨克森王朝的统治。亨利之子奥托一世于公元936年继位,他是-名有作为的君主,在位时期加强了王权,调整了与教会的关系。公元962年,奥托世进军罗马,帮助教皇平定了内乱,教皇出于感激,为奥托加冕,授予他“神圣罗马皇帝”的称号,从此,德意志王国在中世纪又被称作神圣罗马帝国,帝国的疆域除去《凡尔登条约》所规定的地区外还包括了意大利北部等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圣罗马帝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较晚,因此皇帝很难组织强大的军事力量,从公元11世纪起,德皇的势力日益衰弱。原本由德皇控制的日耳曼教会以及罗马教皇逐渐摆脱了德皇的控制,公元11世纪中期,激进的克吕尼派修土强调教皇的无上地位,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争夺世俗权力。教权和皇权的冲突日益激烈,斗争的关键在于德皇对主教的任免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召开宗教会议,公开指责德皇亨利四世犯有买卖圣职罪。德皇拒不退让,并预谋废黜教皇。次年2月,教皇将亨利四世开除出教,宣布德皇的世俗权力无效。10月,神圣罗马帝国的反对派对这一决议表示支持,要求亨利四世放弃帝位。亨利迫于形势,于1077年1月到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觐见教皇。他赤足冒雪哀求了整整三天,教皇才同意恢复他的教籍和统治权力。亨利回国后,立即与反对派展开战争,取胜后出兵意大利进攻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被迫逃走,客死他乡。后来的教皇继续同亨利四世斗争,煽动德意志王国的封建主反对皇帝。在亨利死去时,他已经被再次开除教籍,失去了对意大利地区的统治权,同时国内叛乱四起,王朝无力镇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世纪初,教皇与皇帝暂时达成协议,订立有利于教皇的一系列协议。 之后不久,萨克森王朝被推制,继任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者皇帝继续执行南侵意大利的政策,不断地与教皇发生冲突。152年, 德皇腓特烈世(红胡子)自称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试图驾驭德意志境内的诸侯,屡次侵略意大利,然而雅特烈一世在1716年的战争中败于北意大利联军,失去了对意大利地区的控制,严重削弱了帝国实力,1189 年,他号召进行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次年在渡河作战时溺死,由于他英勇善战, 军功昭著,被德国人视为传奇般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12世纪,德皇已经不能控制德意志的教会,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始终处于下风,王权的衰落也导致了地方割据分裂局面的产生。至13世纪中期,这些地方割据逐渐合法化。而德皇的势力日益弱小,最终在教皇的打击下被颠覆,德国皇位虚悬二十年,直到1273年才由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继任,从此之后,德皇的实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德皇由地方封建主选举产生,德意志王国陷人了长期的割据分裂中,14 世纪中期,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承认皇帝由七大选侯推选,肯定了德意志诸侯的独立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世纪中期,德意志北部沿海城市为保护贸易利益而结成城市联盟,名为“汉萨同盟”。鼎盛时期,该同盟有一百六十多个城市加入,这一同盟控制了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使得德意志北部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在不久之后西欧暴发了肆虐三个世纪之久的黑死病,最后面导致德意志人口急剧下降,经济衰退,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战后神圣罗马帝国进步走向衰落和瓦解,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世推翻, 结束了它近九百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