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吉图:许文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水坝子是干坝子。水是居民的血液。

居民用水一直靠地下水。从有文字记载的zui古老的东门外700多年的醴泉,古城究竟有多少口井,谁也说不清。门外有水井,家里有水井;有单眼井、双眼井、双胞眼、三眼井,井眼大小不一,形状各式各样。

zui有名的是西门大板井。清澈的水从砾石间冒出,有白砂味,用以砌茶,味甘甜;用以做豆腐,细嫩爽口。曾有人写过大板井,“其泉清洁无卤而甘,日汲不竭,以之醇酒,味胜他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建水城还在酣睡,大板井的路上就响起脚步声、说话声、桶的摇晃声。几百年来,天地怎样翻转,这里的时光似乎是过去了一天又倒回来一天,不变的节奏,不变的声音,不变的情调,从一条条大街小巷里拐出来,又拐回到一条条大街小巷。只要是在建水古城生活过的人,这幅图景,将会铭刻在心,永生湿淋淋。当一群人喝着西门水泡的茶聊天,当一群人坐在烧烤摊上吃西门水做的烧豆腐吹散牛,当听到建水方言的“沙攸”味十足的卖西门水的悠长悠长的吆喝,西门水让人的心头流淌乡音乡土乡情,从而更加眷恋亲爱的故乡。

弯曲的古城青石板路,经历了太多的苦苦乐乐,承受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更加弯弯曲曲。

与青石板一样悠久的是小脚老奶奶们。在每条幽深的青石板巷巷,都可以见到或拄着拐杖,或编草凳、或纳鞋底,或打瞌睡的小脚老奶。

她们生活在另外一个已经过去的世界。

她们作为消失后将不再重 现的风景,偶像似的被行人打量、感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水古城还有“古建筑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的美称。

城市现代化,这股来势凶猛的潮流,席卷了建水古城的每个角落。座座高楼大厦迅速拔地而起。可是,让我们的眼睛为之闪亮的是老得漆黑、旧得发黄的站在新时代背后的老房子。

不得不提朱家花 园、张家花 园。这是两家祖籍湖南、江西的豪门。朱家在城内,张家在城边的团山。

朱家花 园经过两代人的心血,于1903年落成,占地20000多平 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 方米,规模宏大,风格独特,与《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极为相似。包括家宅和宗祠两部分。能设计、建造出如此神 奇、完 美的花 园,我们不得不再三感叹。每条小路,每扇门,每扇窗户,每块脚下的石板、砖头,每片瓦,拂面习习游过的每缕微风,都是艺术。文人sao客们无处不在的诗词,表现着有钱人家的知书识礼。走一步,看一眼,都顿时能领略出富豪的阔气,又不觉得过分的奢华和铺张。难怪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朱家花 园是典雅、瑰丽的,在出尽了风头之后,随着战乱衰落了。

朱家的人,如今不知魂归何处。

一个大家族的历史,在车马喧哗的都市静静地展示着昔日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壁的张家花 园,

在当地落脚的年代久了,形成了有一百多户的大家族。跟朱家花 园相比,散居成多个院落。中原与本土的建筑风格相辅相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居融为一体。先辈们靠血汗发达,钱喂育出生活的艺术。既产生了一批勤政为民的官员,也培养了不少满腹经纶的文人学士。在每个院子的旮旮旯旯,照样布满了浓浓的艺术氛围。

张家花 园是寻常百姓的泥土、雨水的身份,在乡村荷花般鲜艳、芳香过,也逐渐在社会的动荡中沉默了。

张家的后人们,在各自的院落里,过着鸡鸭鸣叫,娃娃嬉戏,牛马勤耕的田园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水古城是血肉之城,世俗生活之城。

作为古城的象征,东门(朝阳楼)荟萃了古典风情的华章妙乐,展现现代社会的多姿多彩。

东门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

东门接纳每天拥来的潮水般的人流。

站在东门楼上,胸中涌起古人的妙笔生花:“东城楼,高百尺,千霄插天,下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旭日初升,晖光远映,遥望城楼,如黄鹤,如岳阳,南中大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建水古城旅游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