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个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一位已经毕业离校、准备参加第二次考研的大学毕业生,在平时备考的自习室座位上发现了一个在校生留下的纸条,上面写着“这是我的位置,我从暑假就在这。凭什么你毕业了还要占住这个位置,桌子本来就不够,你们毕业了为什么还占用我们的教学资源。明天请把书搬走,我要在这里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毕业生回母校自习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高校,周边居民区租住了一批“考研族”,他们大多在第一次考研中失利,于是选择不工作,继续全力备考研究生,而他们自习复习的地方就是曾经就读过的母校。

每天早上天刚亮,这些租住在校外的“考研族”便赶到母校的自习室,跟在校大学生一起自习。如果不注意观察,很难看出毕业生和在校生间的区别,人们看到的只是自习室里满满的备考的学生们,以及走廊上来回走动的苦读的学生们。

既然已经毕业了,为何不在家备考,还要回到母校自习?原因无怪乎三点:第一,高校自习室有超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复习备考的感觉,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第二,他们对高校自习室的环境很熟悉,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第三,高校自习室设施齐全,不仅教室通亮干净,有热水供应,肚子饿了还可以到食堂或小卖部买点东西吃吃,学习、生活都非常便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毕业生回母校自习,会让原本就稀缺的“自习室资源”变得更加短缺,有些高校,为抢占座位,在校生都争得面红耳赤,何况再加上已经离校的毕业生。

如今人们都很清楚,好的学习环境意味更有可能取得备考成功,所以没有人愿意在自习问题上让步。当双方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回母校自习的毕业生被在校生狂怼“凭什么占座?为什么还占用资源?”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一方是对的,哪一方是错的。因为站在双方的角度分析,均可以得出合理的看法。在校生认为“既然毕业了就应该把资源让出来,给还未毕业的大学生,这样才公平”;毕业生则认为“大学对待校友永远是‘大门敞开’,虽然自己已经毕业了,身份有所转变,但永远是这个学校的学子,学校的资源不是仅仅提供给在校大学生,所有从该校走出去的校友,都有资格享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看,造成在校生和毕业生冲突的关键还是资源不足。这个不足不是说供量跟不上,更多的是与配给机制有关。如今往自习室一看,满地都是占座的,有的用书,有的用包,有的用水杯,有的干脆就在桌子上贴个纸条“考研占座,勿复占”,以“宣示主权”。

考研生占座饱受逅病,然而却屡屡发生,且在部分高校有愈演愈烈之迹象,这让大学们都很有意见,也引发了一些冲突。在校生与研究生发生冲突只是其一,还有许多冲突是发生在低年级大学生与高年级大学生之间、为备考研究生而在自习室占座的大学生与为备战期末考试而在自习室寻座的大学生之间。毕竟无论对哪个学习群体来说,能在大学里有个稳定的座位求之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高校在这些事情上并非无所作为,不少高校为了缓解自习室紧缺现象,开放了食堂、会议室等。只是,单纯的增加供应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作为学校管理者,不仅要考虑开放闲置的会议室、活动室供学生自习,更要思考如何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盘活存量。唯有双管齐下,才能创造出合理有序的自习环境。

好在基本所有高校在提供学校资源上,对毕业了的学生和在校学生均一视同仁,这很值得赞赏。但已毕业校友的数量的不确定,也确实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学校既要尽一切所能保障在校生资源需求,又要让已离校的毕业生找到“家”的情意,这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