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在湖北省恩施州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部分地方做了典型发言。结合本次会议和日常工作了解的情况,地区振兴司遴选了一批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方面的典型案例,供各地参考。

河北省阜平县立足本地实际,统一规划、分类安置,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做到应搬尽搬、精准搬迁,并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一、立足县情,科学决策

阜平县地处太行深山区,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针对全县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成本高、难度大,资源缺乏、就地脱贫难度大,村庄“空心化”严重等县情特点,阜平县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决定利用国家和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及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村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严格按上级政策和程序规定,确定“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850人,同步搬迁人口21898人,搬迁总规模53748人。

二、统一规划,合理布点

规划选址直接影响搬迁后的脱贫成效和群众的搬迁意愿。阜平县不搞“拍脑门”决策,而是聘请有山区乡村规划经验的浙江规划院,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全县村庄布点规划,形成了1(县城)+6(中心城镇)+42(中心村)+37(基层村)+32(特色保留自然村)的城乡布局体系。搬迁规划选址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有利于搬迁群众长期稳定脱贫。所有迁入地都靠近林果基地、食用菌基地、旅游景区等产业园区,保障搬迁群众长期稳定就业。方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搬迁群众享受高质量的居住、教育、医疗服务。二是有利于促进城镇化。把县城新城区、中心镇区和乡政府所在地作为主要安置区,推动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三是有利于提高群众搬迁的积极性。规划选址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让群众高高兴兴搬迁。全县共确定搬迁安置区37个,其中县城1个,中心镇区6个,中心村27个,基层村3个,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41个。通过实施搬迁,城乡布局和村庄规模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全覆盖,农民居住区和产业发展区基本实现同步建设。

三、整村搬迁,分类安置

为实现高质量脱贫的目标,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坚持走以整村搬迁、分类安置为主的路子。一是对西北部深山区群众搬迁意愿强、空心化程度高的村庄实施整行政村搬迁。整行政村搬迁主要向镇区和县城集中,也有少量就近并入其它中心村。全县共搬迁53个行政村,占全县原有行政村的25.4%。二是对离主村较远、规模小、脱贫条件差的自然村庄实施整自然村搬迁。整自然村搬迁主要向中心村集中,全县共搬迁429个自然村,占全县原有自然村的35.5%。三是对划入搬迁范围的村,只有少数群众有搬迁意愿的,根据脱贫需要视情况安排搬迁。在实施整体搬迁的村,对少量符合分散安置政策并自愿选择分散安置方式的,在严格验收的基础上进行分散安置。通过整村搬迁既避免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重复建设,又有利于通过拆旧复垦增加土地资源;通过分类安置既保障了搬迁工作的有序稳妥推进,又满足了不同群众的搬迁意愿和需要,让搬迁群众得到更好的发展条件。

四、后续扶持,稳定脱贫

一是不仅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在搬迁安置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卫生室和便民超市等设施,全部安置区均建立起党组织、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文体活动、红白理事会等管理服务组织,保证每个搬迁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上学看病、日常生活就近便捷,小区管理有章有序、环境干净整洁,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二是不仅保障搬迁群众生活,还要保障就业增收。除了依托工业园区外,还配套建设103个林果种植园区、33个食用菌种植园区、70个养殖园区,34个手工业扶贫车间、5个乡村旅游景区,使搬迁群众有土地(房屋)流转底金、有入股分红、有项目区打工工资等收入,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增设防火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4911个,重点解决年龄较大、无特长技术群众的就业增收问题,户均年增收1300元以上。三是不仅扶持有能力的搬迁群众脱贫致富,还要帮扶无能力的搬迁群众稳定脱贫。配套建设幸福院16个,保障孤寡老人、无人照顾人员的基本生活。对符合低保五保政策的4740名搬迁群众全部落实低保五保政策。对大病和长期慢性病患者全部落实签约服务和医疗救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