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中的“关东”,就是山海关以东、也就是山东北面隔海相望的东北地区。

在那个老百姓食不果腹的年代,山东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不饿着肚子。天灾人祸和连绵战争都造成大量山东农民的破产,山东人民人多地少,种庄稼都是好把式,可以没有足够的土地。举目一望,哪里有可以耕种的土地?山东人把目光都放在了东北黑土地上,开始举家北迁。

为啥往北而不是往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南方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很少。

虽然南方比较富庶,但是南方人口基数大,像江浙地区,虽然土地不少,可是当地人口同样也不在少数,尚不能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哪还有多余的土地提供给山东人农耕。而闯关东的又大部分都是一些破产农民,没有土地就相当于断了他们的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南方多战乱。

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乱,都是发生在山东以南的地方。河南和安徽有捻军横行,清朝花了20多年才成功剿灭,而江浙地区则是太平军的叛乱之地,在此地祸害十年左右。相比而已,东北只是土匪横行,在日俄战争之前,并没有什么大型战事发生。清朝覆灭之后,中原和江南一带也陷入军阀混战局势,山东人避之不及,哪里肯移民江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东北地广人稀,且饮食习俗相近。

东北是满人的发祥地,满清入关后,人口才近二十万,而需要他们控制的人数却是达到了几千万人。他们怕自己的统治有一天被推翻,就把东北作为自己的备选之地。毕竟历史上可没有哪个帝国可以把统治一直延续万年,在他们还没有被推翻之前提前谋好退路才是上上之选,(然而这些谋划后来都给别人做了嫁衣,这都是后话。)因此他们严格控制东北土地的开垦,限制移民。这就造成了东北地广人稀的局面。

尽管留好了后手,可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还没等到汉人将他们赶出中原,北方的凶邻就开始对东北这块肥沃的土地垂涎欲滴。

在沙俄的蚕食威逼下,后期的清政府觉得这样把东北一直空着也不是个事,抵挡不住外部的觊觎,本就缺乏人口的东北需要外来人口来维持。禁令就这样被慢慢解开,随即开始了山东人闯关东的热潮。到了民国时期,这股热潮方兴未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1921年关内向东北移民仅为20.9万人,1926年增为56.7万人,以后移民数量猛增,1927年达到105万人、1928年为108.9万人、1929年为104.6万人、1930年为67.3万人。即从1921年至1930年的10年间共有近618万余人到东北谋生。

山东人到了东北以后,因为土地广袤,便开始四处散落,只要你看中了荒地并且有力气耕种,那么这块土地就很可能成为你的固定财产,没有在南方要和别人抢土地的麻烦。而且又因为两地饮食习俗相差不多,山东人很快就能适应过来。语言各方面的障碍也不多,总比江南的话更容易沟通,因此山东人到了东北并不存在什么水土不服。而如果去了南方,则又是不一样的风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去往东北更加方便。

山东东部的人去往东北只需要在胶东坐船跨过海峡就可以直达辽东半岛,一两天便可到达。而如果山东西部的人选择陆路的话,虽然对于当时交通不便的年代也不是一个小问题,但对于穷人,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问题,除靠自己两条腿外, 也可能是推着木推车。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失地的山东人民对于土地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同山西人走西口、粤闽人士下南洋一样,山东人闯关东也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选择,也是地理方面的自然选择。虽然冷是冷了点,可是东北广袤的黑土地却提供给了山东人良好的谋生条件,而且东北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是十分贴近山东人。闯关东对于无路可走的山东人,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土地是对农耕民族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