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今中国最热的区域,一定非粤港澳大湾区莫属。

刚结束的半年报“发布季”,重仓大湾区成了不少头部房企大书特书的“业绩”。素有“文旅状元”之称、起家于深圳的华侨城,自然也没错过新的区域红利。

打造湾区文旅新地标,文旅版图拓张加速

9月13日,华侨城新一代文旅融合标杆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都市文化旅游综合体——佛山顺德欢乐海岸PLUS,将在“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盛大试营业。从此,在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顺德,美食之外,有了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城开拓文旅综合项目共计26个,未来预计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积极布局大本营——粤港澳大湾区外,华侨城还在云南、四川、广东等传统旅游大省,以及在南京、武汉、济南、成都、郑州等人口密集的城市持续发力、积极布局文旅项目。尤其是在被华侨城选定为第二总部的云南:2018年7月,华侨城各个子集团会聚云南,签约项目60个,签约金额超过1000亿元;2019年7月,华侨城在云南又签约项目37个,签约金额490亿元。在这批项目中,包括16个文旅项目、9个城镇化项目、6个产业项目和6个美丽乡村项目,类型均符合华侨城现有“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的定位。

此外,华侨城还在云南、海南、西藏等地区探索实施新型城镇化及全域旅游,把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项目结合起来,挖掘小镇和乡村的特色和传统文化。如被华侨城用文化旅游景区表现手法改造后的少数民族特色村落——中廖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当地村民也获得了脱贫致富、在地就业拓宽新路径。

目前华侨城集团已在全国近 60 座重点城市广泛布局,运营和管理百余家文旅项目,已累计为超过5亿人次的国内外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连续6年位居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四强、亚洲第一。可以说,华侨城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文旅状元”。

华侨城文旅版图快速拓张的背后,是其“中国文化产业领跑者、中国新型城镇化引领者、中国全域旅游示范者”战略定位的指引,是对新时代人民文化旅游消费升级的回应,也是其履行央企责任担当的具体实践。换句话说,正是提前卡位的商业战略、巨大的发展空间、央企职责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华侨城在全国文旅布局上的快速扩张。

聚焦主业,着力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

文旅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开发周期长、资金占用大、总盘体量大,很容易受到行业周期、调控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发中采取“有取有舍”的明智策略,通过转让部分项目降低成本,同时加大资金回笼,面对市场波动和扩张,能让自己自始至终处在安全边际内。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全国布局扩张期间,华侨城又出售了一些项目股权和资产包。资产处置动作是为了加快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主营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股权转让事项是公司围绕加快周转的具体举措,是公司正常经营行为。

华侨城进一步指出,公司在不断创新地产业务发展模式,采用与业内优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的方式,通过合作开发、股权转让、在建工程转让等多种方式实现项目快速周转。这种操作背后的商业逻辑,恰是企业内部对资金安全、市场风险平衡对冲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逻辑在华侨城A最新发布的2019年半年报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在“现金为王”、“回款才是硬道理”原则下,华侨城通过多管齐下抢抓市场,项目推盘、销售、回款同比去年均有大幅增长。对去化难度大的产品,果断决策,积极通过资产证券化、股权转让、资产处置等方式,快速盘活。

如半年报显示,华侨城A的货币资金为351.29亿,较年初大增29.02%;经营性净现金流因销售回款增加,提升7.4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因股权投资减少,则提升23.22%。

在外人看来多少有些“费解”的一系列资产处置动作,事实上是华侨城进一步聚焦主业,保证企业有更多精力和资源集中到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中,不断提升文旅核心竞争力的“常规操作”。

文旅大时代,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资本和资源决定着企业能否玩得起,而运营则决定着企业能否玩得转。前者,华侨城有央企的身份背书;后者,更是华侨城作为“文旅状元”最拿手的优势。华侨城的文旅转型之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