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楼市好像下了“一局棋”。

棋局刚“落子”时,是房改伊始,按揭买房的方式、高层住宅的居住条件,争相涌入人们的生活,把旧有的居住方式如筒子楼、宿舍楼、低矮瓦房、平房、小产权房全部打乱。

随后,是步步为营,从京沪广深起涨,到二线省会、新一线城市跟涨,最终三四线楼市补涨,高铁、新城区、规划、CBD、商圈,大开发商进驻,随便一个概念,都能成为房价抬升的理由。

购房者在这个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亢奋。

比如,原来买房,生怕跑银行去借钱,听见负债就夜不能寐,后来觉得首付三成实在太高,恨不得用首付分期、零首付的方式高杠杆多囤几套房子。

有个数据,如实反映了这个过程。

截止2018年末,我国居民杠杆率已经达到了53.2%, 10年时间,上涨了35个百分点,增速最快的阶段是从2017年开始,短期消费贷增速首次超过了长期住房贷款增速。

从1998年房改至今,这盘棋,下了整整20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持续如此之久?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金融,二是土地。

金融方面,房贷利率参考基准利率浮动,M2增速上扬,房价必然跟随而动。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M2(流通中货币)的均值增速为15%,同期房价上涨的幅度也趋近于这个速度。

也就是说,人们把房产当成了“金融投机品”,不是用来居住的大额消费品。货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消失的“购买力”,全部都沉淀到了楼市里。

土地方面,“招拍挂”和预售制,让“价高者得”这个朴素的规则,成为土地市场的唯一标准,由此,地王不断产生,房企不断下沉中小城市,高楼大厦,蔚然成风。

不过,笔者认为,站在2019年9月中旬的时间节点,再等20天,这盘“棋局”就要结束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原因不外乎还有这两个因素:土地和金融。

首先,房地产金融体系,将在下个月“大变样”。

在8月末,央行发布新规,自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定价基准转换后,首套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为4.85%);二套房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按最新5年期lPR为5.45%)。

说白了,资金以后重点倾斜领域是制造业、实体、新经济、基建、工程机械、建材等行业,房企和购房者想利用低利率的环境撬动高杠杆,可以趁早放弃这个打算了。

换言之,20天之后,LPR开始实行,相当于给楼市竖起了“一面墙”,墙的一侧是实体经济,将拥有充沛的、宽裕的资金流动性,另一侧是房地产,将会在限购、限贷、限售等多道“枷锁”下,遏制投机资金流入。

其次,土地体系终于“破局”,未来租赁房、保障房的体量不可低估。

上个月,土地管理法修改获得通过,征地按照区片综合地价进行补偿,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入市须经2/3村民同意,明确只因公共利益需要才可征地,鼓励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基本农田”全部修改为“永久基本农田”。

重点在于:过去限制转让、出租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将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以出租、出让并可以转让、赠予、抵押使用权,与招拍挂的土地同地同权、同权同价。

也就是说,农地入市即将拉开帷幕,而且是从试点城市走向全国,这样的转变不可谓不大,对房地产市场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增量土地入市,对租赁市场来说,意味着租赁房产的体量将会大规模提升。

都说租房难,租房贵,问题的根本,是土地招拍挂制度下,大部分住宅用地都被用作销售,少有自持物业的租赁房产出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利润微薄,开发商不愿意做,另一方面是回款周期太长,没办法像卖房子那样满足高周转的需求。

但是,集体土地进入市场,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土地性质不变,不会用于商业和住宅用房,这部分土地集中推出,要么是保障房,要么是租赁房,唯一的用途,就是满足刚需族的居住需求。

随着时间推移,这两件事已经箭在弦上,有13个省市准备就绪。

据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目前房贷利率“换锚”工作平稳有序,截至记者发稿前,已经有13个省区市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组织确定了当地LPR加点下限,其余地区将于月底前陆续公布。

比如,目前北京已经明确,首套房利率在LPR的基础上上浮不低于55个基点,二套房不低于105个基点。某国有大行江苏分行在考虑江苏房贷利率下限后,该行南京地区首套房大约在LPR基础上加80个基点,二套房加105个基点;苏州首套房则至少加120个基点,二套房加150个基点。

有的城市已经先行一步,比如,招行深圳地区首套房和二套房贷利率,分别在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加30个基点和60个基点。

这两个变化,堪称20年以来楼市的“首次转折”。

房地产业内一直流行一句话: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人口的增速我们都无能为力,出生率也好,结婚率也罢,都决定了楼市无法长期维持高速扩张状态。但是,金融、土地这两个变量,却足以主导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楼市方向。

掐住源源不断涌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增加刚需族住房的土地供应,这“一增一减”的变化下,楼市这盘“棋局”明朗之后,也该宣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