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长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标志着中俄边界问题得到彻底妥善的解决,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就此全部确定。“看到新闻时,无数种感觉剎那间涌上了心头…… ”近日,香港文汇报记者与平均年龄已过70岁的五位老人共同回忆起27年前中俄国界东段划界、勘界、立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黑龙江、乌苏里江沿着中俄两国边境线由西向东奔流不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群由中国人组成的工作队与俄方相关人员为中俄国境线划定,穿梭在白山黑水间的丛林、高山、江河、小溪中,他们不畏艰辛、不辱使命,最终完成了中俄国界线的勘定并立下界碑,为两国间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俄界碑设立现场 香港文汇报记者于海江翻拍

同吃同住八年完工

黑龙江省外办原副主任王万贵、省外办边境处原处长孙春斋、省航道局原局长夏鸿祥、省航道局测绘大队原队长马文超、省航道局原局长柯长洁因勘界相识,现闲暇时仍会相约酌酒忆事,谈起当年共同承担重任时,每段故事、每座界碑、每组数字都铭记于心。

“从133到369号中国界碑,主界碑和辅助界碑共300多块,除黑瞎子岛外,都是由我们勘测后设立的。”当年任水文组组长的王万贵回忆起勘界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从1992年开始到1999年,我们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天天吃住在一起,共同完成了历史使命。”

物资匮乏壮汉消瘦

中俄边境线共有4,300多公里,黑龙江占了3000多公里。被称为“活地图”的孙春斋对边境地形了如指掌,他说,“黑龙江省内的边境地区地形复杂,江河山地样样俱全: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兴凯湖等界江界河,也有一步能迈过去的小水沟;有两点长达70公里的直线陆地国界,还有下雨后存水,过几天水就干涸的地方,可以说当时所面临的情况是各种各样,困难重重,压力巨大。”

水路勘界的工作是最重的,因多数中俄国界是由江河湖泊组成,水文工作组的人员要长年吃住在船上。“当时双方要互派观察员到对方的船上工作,刚巧俄方物资相对匮乏,在俄方船上的中国工作人员吃饭都成问题,原来二百斤的壮汉上船两个月,回来瘦得看着都心痛。”王万贵说,“就连每天要穿的衣服,都要提前准备,在山里勘测一趟回来就被树枝划出很多口子。”

除水界外,中俄国界勘测的区域还有山地、沼泽和平原等地势,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野草都要没过大腿,在这些地方竖立界碑要费一番功夫,而且只能等冬季结冰后才能运输界碑,一米多高的界碑加上包装,重量都要重达一吨,只能在冬季由六个人一组轮番抬着运到指定地点。王万贵说,在勘界最繁忙的时候,仅中方就有五百多人在中俄边界上忙碌。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勘界工作完成后,中国外交部在钓鱼台国宾馆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表彰。

国界划清后,中俄两国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已提升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历史性突破了1000亿美元。今年两国务实合作将迎来丰收之年,标志性项目“一管(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两桥(首座边境公路桥——黑河公路桥及首座铁路桥--同江铁路桥)”将落成。【香港文汇报记者 于海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