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宁古塔相信很多人应该不会陌生,因为这个名词在很多清宫剧里都曾有出现过,比如《甄嬛传》、《延禧攻略》等。在清宫剧中,它是一个犯罪者被流放之地,也就是一个犯人集中营,而在实际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其实宁古塔也算是满清独有的称呼,要知道在早前的流放之地是没有塔这个说法的。那它为何好好的监狱不叫,要叫塔呢?其实这个塔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是一座真实的塔,而是一个地名,这个名字其实也不过只是满语的转写,在《宁古塔纪略》中对此有详细记载,即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宁古塔代表的意思是六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古塔因处于边界地带,加上是满清龙兴之地,因此它曾是满清的军事要地,是前线的物资、兵员储备地之一,这或许也解释了其被考虑用来流放犯人的一个现实原因——犯人在很多时候都是良好的兵员储备与耐操苦力。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康熙年间,宁古塔慢慢失去了战略地位,这个地方自此成为完完全全的流放之处。

而作为一个被流放区域,宁古塔毫无疑问是一个让人遭罪的地方,但这类性质的地方按道理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里应该是很常见的,那为何偏偏会有人说它是“人间地狱”,令人谈之色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其随着历史变迁已经只是一个古地名了,我们或许很难直观的感受到其曾经给人的那种危机之感,但我们可以通过和其有联系的一些因素来间接感受它的可怕。

一、我们先来看看去宁古塔的路途。宁古塔地理位置偏北,大致位于如今的黑龙江省牡江市那块区域,距离北京城都有七八千里,这在交通并不便利的古代只靠着一双腿简直就是黄泉路。

当时,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都是戴着镣铐一步一步走着去的,他们在官差的压榨之中艰难的前行。在这条路上,饥寒是常态,还得提高警惕,以防猛兽侵扰。总之,犯人要面对着身体、心灵的双重打击,这导致当时有不少人直接死于路途之上。

二、而当你满身欢喜的以为度过难关,可以开始重新生活之时,孰不知灾难才刚刚降临,因为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宁古塔极其恶劣的环境。宁古塔属极寒之地,在这种环境下,宁古塔长年处于冰封状态,再加上清朝正处于小冰川时期,气温比现在还要冷得多,零下的气温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对于一无所有,只身囚服的犯人来说,在这里生存只会格外的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清代笔记《研堂见闻杂录》里更是称这地方:“非复世界,中国亦无至其地者”。其实相较于其他朝代发配到南方的岭南,个人认为在这里存活率更低,岭南顶多是不毛之地,多虫鼠一些,其他方面可比宁古塔要强多了。

三、宁古塔本身的环境就已经够让人难以接受了,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犯人还要承担巨额的劳动量。他们当时的劳动主要是以开荒、修皇陵、搬运物资等这种强度极大的劳动为主,必要的时候还得充当兵源,而在长期高强度的劳作之下,甚至有的青壮年都会吃不消,更别说一些老弱妇孺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就曾被发配宁古塔,满清对郑成功很是痛恨,但没有将其处死,而是把他发配到这,这只能说明在这里更加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还只是表面,其实在被流放到这之后,这些犯人会拥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奴隶。是谁的奴隶呢?不只是将军,还有披甲人——也就是普通士兵。其实这也是满清在当时稳定军心的一种方式,前头有提到,宁古塔曾是军事重镇,这样一个地方自然是有士兵,而即便是逐渐失去了战略意义,这些披甲人依旧在这,这些奴隶也算是给命苦的他们一些福利待遇。

既然是奴隶了,那就别想过得多好,士兵多暴躁,成为他们的奴隶注定多数是凶多吉少。不过也有例外,一批有才华学识的汉人在当时还是很受器重,与当地军人官吏相处比较和谐——因为他们懂先进的技术与文明,对当地发展有很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文看犯人被发配宁古塔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比较具体的知道宁古塔的可怕之处。那到底是怎样的一批人,会受到此等严重的流刑呢?还有他们又为何会被如此处罚呢?

其实这批人的被发配侧面也体现了清朝文化压迫的极度残忍性。当时被发配宁古塔的人都是被认定有各种各样的罪,所以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但一个最为普遍的主体很多人估计想不到,那就是文人。清朝正是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朝代,这种专制是全方的,思想自然也是包括在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因为满清是少数民族政权,为维护统治,这种思想控制对汉人就更加的严格了——这就导致文字狱相当的泛滥,大批南方文人被牵连治罪,而之后这批文人就被满清统治者给流放到了宁古塔。对于南方文人来说,这里无疑是最令人绝望的地方——毕竟宁古塔这种严寒之地不是久居南方的人能够承受的,而作为曾经的勋贵文人,他们大多是身娇体弱,吃不了苦,更何况是高强度的劳动,所以在当时被流放就等于是判了死刑。

隐藏在残忍之中的生机

不过这些文人虽然在这里遭受了一生最恐怖的灾难,但是幸存下来一些乐观、有能力的文人,在平静下来之后,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并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我们前头也说过有一批被看重的文人与当地和谐共处,我这里指的就是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古塔这个地方,作为清朝流放犯人的噩梦,犯人的命在这里如同蝼蚁确实不假,但在噩梦的后面却是新的生机。文人的存在,客观的给这片之前荒无人烟的区域带来了文明,带来了科学。他们凭借着自己所学的真理和知识,在这里传播汉人先进思想和先进技术(例如耕作方式与耕作工具)。

特别是汉人杨越,在受到宁古塔将军重用后,甚至带着自己家人一起开始开办学院,教授当地人汉文化,这应该也是当地如今对汉文化归属感特别强的原因之一吧。而杨越这些文人们在这里所看到的风土人情和所做的这一切,最后也自己用文字给记录了下来,这也成为了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到三百多年前宁古塔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宁古塔一带的文明,其实就是被受罚的这批文人所造就的,虽然这个过程中是带有一定的历史残酷性,但我们如果从后世大局来看的话,毫无疑问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参考文献:

《宁古塔纪略》

《研堂见闻杂录》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