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类的题材,一直是玉雕中最大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几乎每个玉友,都或多或少的买过这类的玉雕作品,或是开怀大笑的佛公,或是飘逸如仙的观音,或是庄严肃穆的佛祖,又或者是天真可爱的宝宝佛……总之,佛教类玉雕作品可以说是多到数不胜数,能把人看烦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要说到佛教类玉雕作品有什么内涵和讲究之类的问题,恐怕很多人就抓瞎了,大约只能说出“保平安”“好看”“男戴观音女戴佛”之类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佛像作品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内涵,又该如何去欣赏呢?

一、文化
从广义上来说,佛教是一种宗教,包括经典、习惯、仪式等;从 狭义上说则是言教,佛教固定术语称佛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综合来讲 ,佛教就是佛引导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是佛教最大的特色 。

二、神韵
佛教类作品不管基于何处,都受信徒供奉与敬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而玉雕作品中的佛像尤其讲求神韵,不同的佛像有不同的表情符号,或威严,或慈祥,或宁静,或优美,这样的一种信仰,不同心地的人也能看到不同的神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常见的表情莫过于笑了,表现微笑是中国佛教造像的典型特征,纵观世界艺术史,没有哪门艺术像中国佛教造像,那样执着于表现微笑,而又那么精彩纷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为何而笑呢?
《佛说处处经》: 佛不着履,有三因缘。 一者使行者少欲; 二者现足下轮; 三者令人见之欢喜。 佛陀微笑,口出五色光,因缘有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欲令人有所问,因所问有益故。佛陀面露微笑,会引起身边众生的注意。 因为好奇,大家就会主动发问,因为发问佛才为众生说法,是为了利益众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恐人言佛不知笑故。避免众生误以为佛陀失去了欢喜微笑的能力,造成恶业,故佛陀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为现口中光故。因为微笑,众生才知道佛陀口中放光,有机缘,见证、体悟佛陀的殊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笑诸不至诚故。十方三世,佛陀徹见无遗。 有众生以为可以蒙骗过关,哪知一切明显异常。 佛陀也不说破,只是微笑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是,笑阿罗汉守空不得菩萨道。因阿罗汉著于人空,堕于空见。 不知更有菩萨道,唯一佛乘,因此佛陀露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雕佛像可以说东方最美的微笑。拈花一笑,便涤荡了世间种种烦恼。

三、气度
俗话说: “宰相肚里能撑船”,佛的肚里更是能包容一切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恶缓和变成善,将善变得更善,能听一切教徒的倾诉与祈求,用最大的气度去将这些世间美好的、丑恶的包容,逐渐让教徒改变。四、材料与题材结合度想要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必定要从多角度考虑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材料与题材的结合度,这也考验玉雕师的很多整合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件玉雕佛像,大多都拥有庄严和谐的美感,寄托着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给人以 超脱 、安宁、和谐之感 。 对于佛像,应该保持一种严谨和虔诚的态度,不只是创作,还有佩戴。佛在玉里,更在心中。
玉雕佛像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